分析 据图分析,利用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其父子皆病可能为伴性(或女正常其父子皆正常可能为伴性),其父子有一正常者一定为常隐.确定系谱图中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由已知条件“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得出乙病为血友病.
解答 解:(1)图中5、6没有患甲病,而10号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从题目可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说明乙病属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Ⅲ-11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只考虑甲病,由Ⅲ-10是aa,可得Ⅱ-5、Ⅱ-6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Ⅲ-11的基因型为AA($\frac{1}{3}$),Aa($\frac{2}{3}$),而岛上表现型正常的女子是Aa的概率为66%,只有当双方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代才会患甲病,所以Aa($\frac{2}{3}$)×Aa(66%)→aa($\frac{1}{4}$×$\frac{2}{3}$×66%=11%).
(4)由Ⅰ-1和Ⅲ-10,所以Ⅱ-6基因型为AaXBXb,由于Ⅲ-13患两种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Xb.
(5)若Ⅲ-11与Ⅲ-13婚配,Ⅲ-11基因型为$\frac{1}{3}$AAXBY、$\frac{2}{3}$AaXBY,Ⅲ-13基因型为aaXbXb,患甲病的概率为Aa($\frac{2}{3}$)×aa→aa($\frac{1}{2}$×$\frac{2}{3}$=$\frac{1}{3}$),患乙病的概率为XBY×XbXb→XbY($\frac{1}{2}$),所以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3}$×(1-$\frac{1}{2}$)=$\frac{1}{6}$,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frac{1}{3}$×$\frac{1}{2}$=$\frac{1}{6}$.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11%
(4)AaXBXb aaXbXb
(5)$\frac{1}{6}$ $\frac{1}{3}$ $\frac{1}{2}$ $\frac{1}{6}$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许昌期末)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8•南汇区一模)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 的一部分,它主要在 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 表示.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进行的场所是[ ] ,所需要的原料是 .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 .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
A.乳酸杆菌 B.T2噬菌体 D.染色体 D.流感病毒
(5)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
A.166和55 B.166和20 C.333和111 D.333和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6秋•泰安期末)如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子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装置甲中,18点时的氧气浓度最高 | |
B. | e点时,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 |
C. | 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 |
D. | 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