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中获悉,蒙牛乳业有一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1.4倍.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如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微生物菌株中提取AFB1解毒酶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AFB1解毒酶基因
B.利用DNA聚合酶将AFB1解毒酶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导入酵母菌
C.可以用氯化钙处理酵母菌增加酵母菌的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工程菌
D.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示过程首先利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然后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最终导入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解答 解:A、从微生物菌株中提取AFB1解毒酶的mRNA的过程中不需要限制酶,A错误;
B、利用DNA连接酶将AFB1解毒酶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导入酵母菌,B错误;
C、可以用氯化钙处理酵母菌增加酵母菌的细胞壁的通透性,C错误;
D、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的应用;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方法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内环境稳态是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产热增多,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2)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加.部分免疫功能强的患者不经过治疗会自动痊愈,在此过程中感染病毒的细胞会由于细胞(填“体液”或“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实现.
(3)水盐平衡调节中,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的直接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受体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抗利尿激素的结合能力减弱(填“增强”或“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称之为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垂体释放的A物质是抗利尿激素激素.
(2)B结构的名称是大脑皮层.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4)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的水,不喝不行,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5)如果肾功能出了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Na+,会出现全身浮肿症状,此时的全身浮肿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6)从图示中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医院确认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方法及结果是(  )
A.向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出现砖红色
B.向尿液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向尿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出现橙红色
D.向尿液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
B.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C.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5.6%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细胞停止分裂发生在(  )
A.解离时B.漂洗时C.染色时D.压片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猕猴和普通小麦的体细胞都含有42条染色体,但它们的性状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  )
A.生活环境不同B.DNA分子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C.细胞大小不同D.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香猪“天资聪颖、略通人性”,成为人们的新宠.其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B-)、褐色(aaB-)、棕色(A-bb)和白色(aabb).

(1)若图1所示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两只黑色小香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性小香猪,则它们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小香猪的概率是$\frac{3}{32}$.
(3)小香猪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是图2
①上述黑色素的合成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②A基因控制皮毛颜色,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得A基因的主要途径是人工合成.
(4)有多对黑色杂合的小香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小香猪,请简要写出步骤
(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①杂交: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②测交:选择F1中的棕色小香猪与白色小香猪测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合.
(5)已知小香猪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h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或Y)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调查方案:
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小香猪进行调查.
②统计具有该性状小香猪的性别比例.
调查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若患者雄性多于雌性,则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患者雄性与雌性差不多,则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患者全是雄性,则h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显示肝脏组织中的一部分,包括肝脏细胞和一条毛细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1)肝细胞、红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液体B(组织液)、液体A(血浆)、液体B和液体A(血浆和组织液).
(2)图中红细胞能维持正常的形态,这主要与所处液体A的渗透压有关.
(3)若流经图中毛细血管的液体A即将出肝脏,则该液体中含有的物质有BDE.(多选)
A.胆汁           B.尿素               C.血红蛋白    D.二氧化碳       E.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