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各项与右图所示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A.进行独立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

B.第一营养级生物和第二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比

C.酵母菌消耗等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氏比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配制以淀粉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琼脂.
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菌落.
③将接种针用灼烧法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液体(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配制与①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用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分离)法将上一步大量繁殖后的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
⑤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浅色范围大(较大透明圈)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南师大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初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既需要使用显微镜又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B.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含量

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时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有垂体释放_ .(直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伤日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③和⑥都有分泌功能,物质I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B.A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

C.若某小鼠⑦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

D.图示细胞⑤只能来白于细胞②或细胞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3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的细胞器及[H]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表所示。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 )(单位:百万千焦)

种群

同化量

净生产量

(净同化量)

呼吸

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65.5

3.0

15.0

41.5

14.0

5

0.5

2

2.5

2

1.4

微量(不计)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百万千焦

B.甲净生产量为59.5百万千焦

C.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百万千焦

D.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循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部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停止CO2供应,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卡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热酒精中,其目的是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