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母亲一定有致病基因传给子女
B.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C.由于子女都患病,因此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由于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因此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
B. |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 |
C.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 |
D. | 只有免疫细胞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 B. | 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 ||
C. | 小麦花粉培育成愈伤组织 | D. | 胡萝卜根韧皮细胞培育成新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海洋初级生产之和大于陆地的初级生产量 | |
B. | 次级生产量是指次级消费者的生产量 | |
C. | 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的次级生产量 | |
D. | 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全真模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原理:低浓度2,4—D 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 抑制植物生长,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 实验材料: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 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 。
② ,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 实验结果:
2,4-D 浓度(mg/mL ) | ||||||
0.01 | 0.02 | 0.04 | 0.08 | 0.12 | ||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 36 | 36.5 | 37 | 38 | 41 | 44 |
水稻植株高度(cm) | 16 | 16 | 16.5 | 16.6 | 17 | 17.8 |
(5) 结果分析(仅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
(6) 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全真模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着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C.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中高一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与细胞膜上的黑色素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
A.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数量越多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为磷脂和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两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示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请据图分析。
(1)根据 可推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属于 .
(2) 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0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3) 如果5与6号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 。
(4) 若10号与一患该病的女子婚配,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儿子和一个患该病的女儿,则患病女儿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