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的频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D.①②③④分别对应曲线Ⅰ、Ⅱ、Ⅲ、Ⅳ

【答案】D

【解析】

曲线Ⅱ和Ⅲ在F1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Aa交配的结果,后代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则结果为1/3AA+2/3Aa。如果自交,F21/3AA+2/3Aa(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结果为3/5AA+2/5Aa。如果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2/3A+1/3a)2,F24/9AA+4/9Aa+1/9aa,淘汰掉aa,结果为1/2AA+1/2Aa,图中曲线Ⅱ在F2Aa基因型频率是1/2,所以可以看出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

A、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1/2AA+1/2Aa,经过随机交配,F3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Aa基因型频率为0.4,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淘汰掉aa,结果是3/5AA+2/5Aa,所以Aa基因型频率是0.4,B正确;

C、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Ⅰ和Ⅳ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Ⅰ是随机交配的结果,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连续自交与随机交配中基因频率不会改变,C正确;

D、综合分析,这四种交配方案对应的曲线依次是Ⅳ、Ⅰ、Ⅲ、Ⅱ,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_________(填上层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

4)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5)为了延长该植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如果其它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 b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C. c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D. 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减少的分子量和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分别 ( )

A. 2222 125

B. 2214 125

C. 2222 124

D. 2160 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 甲的含义是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 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涉及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 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从图中所示知,此实验的对照有两大类:一是用________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________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填“抑制”、“促进”)作用。

③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以下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①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常用琼脂配制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里作为培养基(下图A)。

②某细菌需要添加特殊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下图B)。

请回答:

1)这一实验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对照试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Ⅱ、在医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 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 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 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 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普通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和水。

2)一般情况下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是______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5)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的方法一般为高压蒸汽灭菌,具体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出现__________的结果。根据现代进化理论,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__________的作用。

7)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ABO血型可以通过凝集素抗A和凝集素抗B的凝血反应来确定。某人的凝血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血液可以捐献给B型和O型血的人B.此人双亲肯定是A型血和0型血

C.此人既不能接受A型血也不能接受B型血D.此人红细胞表面存在A凝集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判断,错误的是

A.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B.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