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内的—氨基丁酸浓度降低可引起焦虑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后,将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逆转

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答案】A

【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产生的是化学信号,B错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电位不一定改变,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松毛虫是对马尾松破坏性最大的害虫,以马尾松松叶为食,其天敌有杜鹃、喜鹊、赤眼蜂等,杜鹃和喜鹊以松毛虫为食,而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内,并以害虫卵内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马尾松在遭受到松毛虫啃食时会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来赤眼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马尾松林中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_。题中所涉及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

(2)马尾松受侵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____________信息,引来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松毛虫摄入能量在食物链中的去向,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①图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D表示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②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B.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C. 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D. 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城市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了生态文明。下图是某奶牛场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请回答:

(1)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输入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

(2)氧化塘中的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植物利用环境中_______的能力,可使植物为水体输送更多的氧气,提高分解者净化水体的效率,理由是_______

(3)氧化塘后部种植芦苇、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值(表示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

B. 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率木变,呈“J”型增长

C. 第10年的X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

D. 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那么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应占

A12 B24 C34 D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

B. 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

C. 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

D. 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 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B位于两个四分体上

C分别控制不同种性状

D有些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奖。工业上青蒿素一般从青蒿素植株中提取,产量低,价格高。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位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青蒿提供了思路。科学家先通过紫外线处理大量青蒿幼苗后,偶尔发现一株高产植株。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高产植株控制青蒿素合成相关的一种关键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1)提取了高产植株的全部DNA后,要想快速大量获得该突变基因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扩增时先要升温使DNA解旋变性,故要用到____________酶。

(2)如果用青蒿某个时期mRNA反转录产生双链cDNA片段,再用该双链cDNA进行PCR扩增,进行了30个循环后,理论上可以产生约________个DNA分子,该双链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青蒿的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cDNA与青蒿细胞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将获得的突变基因导入普通青蒿之前,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1、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 Ⅰ切割,原因是_________,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4)检测目的的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蛋白质,应采用___________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