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某同学对此作了如下假设:“如果该遗传病属于隐性性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那么该家族中第Ⅱ代不可能出现患病的女性”。
(1)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验证上述假设
(2)通过上述分析,假设是否成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按上述假设推出,若6号与患病男性婚配,则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为________,第二个孩子正常的几率为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生物) 题型:022
如下图所示为某遗传病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遗传病。
(2)2号和5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4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4)7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5)若7号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 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
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①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 基因和 基因。
②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
③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遗传系谱图,系谱图中有患甲病(基因A、a)、乙病(基因B、b)和甲乙两病兼患者。II7无乙病家族史。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其遗传特点 。
(2)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如果婚后生下的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
(3)在该系谱图中,编号为 ____ 的个体与该家谱图中的其他个体均无近亲关系。
(4)若对I-1、I-2、Ⅱ-1、Ⅱ-2进行关于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有患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a、b、c、d代表上述个体)请回答:
①长度为 单位的DNA片段含有患病基因。
②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 号个体。
Ⅱ.(8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用F1测交,测交后代就有高产且抗矮花病毒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 ,如何选出此玉米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