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圆石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产生SO42-,从而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________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间接 反馈(或负反馈) 物质循环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据图圆石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某些海洋细菌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属于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5)物质X属于化学物质,当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
B. 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
C. 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 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与离子吸收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B.水稻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吸收Mg2+、Ca2+的速率
C.番茄吸收大量的SiO44-,而水稻几乎不吸收SiO44-
D.植物对离子的吸收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纳米材料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曙光。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开展相关实验。
(1)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够将______________中的H+泵到膜间隙,使得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为ATP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2)科研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SW溶液与肝癌细胞混合后,置于_________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已有实验证明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 ATP合成酶活性相对值 | |||
1 | 人肝癌细胞 | 不加入SW | 100 | 100 |
2 | 加入SW | 59 | 78 |
1、2组比较说明SW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肝癌细胞产生ATP的能力下降,__________肝癌细胞凋亡。
(3)科研人员使用SW处理肝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相关物质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于细胞中GPDC蛋白的表达量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
VADC为线粒体膜上的通道蛋白,SW处理肝癌细胞后,VADC含量____________,促进CYT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细胞凋亡因子结合,诱导细胞凋亡。
(4)综上所述,推测SW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
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填“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的花色受完全显性且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花色色素的生化合成如图所示。将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用X射线处理,定植后发现少数植株开白花并能稳定遗传。这部分白花植株的出现( )
A.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
B.是X射线使酶A、酶B失活的结果
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的
D.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对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区域一年中流经4个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测定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营养级 | 能量(Jm-2) |
a | 141.10×105 |
b | 15.91×105 |
c | 0.88×105 |
d | 871.27×105 |
(1)图甲所示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2)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有_____________;图甲中与图乙中“b”对应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_______。
(3)若某年兔种群的数量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5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只;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种群的数量时,由于部分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 或“偏低”)。
(4)人类将草原改造为牧场的的过程中,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对鼠进行了捕杀。请分别从环境和能量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菜粉蝶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而各种基因型的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其眼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取两只菜粉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控制________(填“体色”或“眼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2)亲本中雄蝶和雌蝶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F1中的白体红眼雄蝶与白体白眼雌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黄体红眼雄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杂合的白体雄蝶有时在体色上会出现黄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提出2个可能的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Q为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
B.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Q1+Q2+Q3表示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
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