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流程是原料的休整、洗涤、晾晒、切分等加工过程+泡菜盐水→加入调味料装坛→发酵→成品.
2、由于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合适的取食时间.
3、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呈现玫瑰红色,因此制作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制成标准显色液,再与泡菜溶液的显色情况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答 解:(1)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为厌氧型,酵母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为兼性厌氧型,故乳酸菌与酵母菌在细胞呼吸类型上最大的区别是该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乳酸菌为严格的厌氧菌,故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薄膜,这是产膜酵母菌的繁殖导致的.
(3)泡菜制作后期,乳酸菌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乳酸菌的竞争,淘汰了部分种类的乳酸菌.
(4)常用比色法对不同时期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乳酸菌 该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产膜)酵母
(3)竞争
(4)比色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色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泡菜制作过程中的失败原因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对泡菜制作过程的理解和熟练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待测物质 | 检测试剂 | 预期显色结果 | |
① | DNA | 甲基绿 | 红色 |
② | 脂肪 | 苏丹Ⅲ | 橘黄色 |
③ | 淀粉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 |
④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蓝色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 |
B. | 肌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 |
C. | 效应T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 |
D. |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 氧气释放速率(mmol O2/GFW•h) | 细胞内ATP含量(mmol/DW) |
对照(20℃) | 16.28 | 286.38 |
低温处理(6℃) | 3.09 | 127.67 |
高温处理(36℃) | 14.51 | 237.7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基因”概念 | |
B. | 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到了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 |
C. |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 |
D. |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