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食性研究(确定动物的食性)是进行种群科学管理的前提。研究者通过食性了解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畜之间的关系,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1)为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大中型荒漠有蹄类动物及其栖息地所建立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保护区的植食动物蒙古野驴、鹅喉羚与家马、家羊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动物粪便中的残留物,并通过比对获知动物取食的植物种类。

实验方法如下:

a.采集被调查动物的类便。

b.在动物的取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采集植物样品。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将粪便中的植物碎片与采集的植物样品做______水平的对比。

记录观察结果并以________________(公式)进行计算,用于衡量动物取食的植物中某种植物被利用的频率。

(3)将上述数据进一步处理后的结果如表 1、2、3 所示。

①从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春秋冬季,被调查的四种动物所采食的主要植物类似,尤其对_____________最为依赖。秋季,________________对含水和盐分相对丰富的梭梭采食率明显提高,这对其即将进入发情期有益。

②根据上述分析,四种动物在食物资源上存在___________关系。蒙古野驴、鹅喉羚在自然保护区内是有迁移习性的植食动物,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区域__________(加强/减弱)这种关系的强度;若冬季雪深达到一定程度,会限制蒙古野驴、鹅喉羚的迁移,使得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

③上述方法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粪便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精准分析。以判定动物的食性。

④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在此保护区内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植食动物的方法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地保护 样方法 个体 所有视野中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视野数×100%(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所有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100%) 针茅 鹅喉羚 竞争 减弱 下降 粪便样本处理方法、镜检人员的经验、可辨认率、碎片大小、植物消化程度、粪便收集方法(如区域、辨别方法)等 DNA分析技术 减少牧民的放牧、牧民更换家养动物的种类,减少与野生动物间的竞争,从而调整物质和能量分配的比例;减少人类活动对植物的破坏,从而增加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合理规划植被的空间分布,减少在特定时间内植食动物聚集采食,降低动物间的竞争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2、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

1)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

2)调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是样方法,将粪便中的植物碎片与采集的植物样品做对比属于个体水平的对比,要衡量动物取食的植物中某种植物被利用的频率可以利用所有视野中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视野数×100%(某种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所有植物碎片出现的次数×100%)。

3)①从表1、表2、表3结果可以看出,春秋冬季,被调查的四种动物所采食的主要植物类似,其中对针茅的利用率最高,即对针茅最为依赖。分析表2可知秋季鹅喉羚对梭梭采食率明显提高。

②根据上述分析,四种动物在食物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蒙古野驴、鹅喉羚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区域减弱竞争关系的强度;若冬季雪深达到一定程度,会限制蒙古野驴、鹅喉羚的迁移,由于食物有限,竞争关系会加强,使得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下降。

③由于粪便样本处理方法、镜检人员的经验、可辨认率、碎片大小、植物消化程度、粪便收集方法(如区域、辨别方法)等原因会导致上述方法的实验结果存在误差,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采用DNA分析技术对粪便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精准分析。

④由于蒙古野驴、鹅喉羚与家马、家羊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保护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植食动物,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减少牧民的放牧、牧民更换家养动物的种类,减少与野生动物间的竞争,从而调整物质和能量分配的比例;减少人类活动对植物的破坏,从而增加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合理规划植被的空间分布,减少在特定时间内植食动物聚集采食,降低动物间的竞争。

种间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实例

互利共生

①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②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或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①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②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独立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①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②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③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 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 将纤维素酶处理的叶肉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D. 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等方式出入细胞消耗能量,但不属于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 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 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由激素过多引起的疾病是(

A.血友病B.糖尿病C.巨人症D.乙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 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 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多肽、淀粉、纤维素、脂肪,下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上述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M、N两种溶液中,各放入某植物的同一类成熟细胞,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的是

A. N溶液中的细胞在m点后仍在失水

B. N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从m点开始进入细胞液

C. 8min时两溶液中的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实验过程中,两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