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生的新基因是由于
A.基因互换 B.基因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人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_产生的。
(2) 从1850~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____。
(3) 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____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 以上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决定的。
(5) 黑色桦尺蠖慢慢的取代了浅色桦尺蠖是否代表了新物种的产生?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青霉素的突变个体,没有突变的个体被淘汰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加,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毫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题型:综合题
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一)、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变异生物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二)、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S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
基因 |
基因频率 |
|
19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 |
|
S |
5% |
95% |
s |
95% |
5%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___产生的。
(2)从1850年到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________。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表明,________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________的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上述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