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据图2分析,神经元①、②、③中①表示感受器.
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解答 解:(1)分析图1:①若B为甲状腺细胞,A细胞是垂体,b物质为促甲状腺激素(TSH);若B细胞分泌增强,会反过来抑制A细胞激素分泌.
②若B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物质含量将减少.
③人在恐惧时,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其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若作用于肝细胞,则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从而有助于机体获得充足能量.
(2)①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刺激图二中的A、B、C中的B点,可通过检测另外两点的膜电位变化,则A点不能感受电位变化,B点能感受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双向的.
②若图2中能引起肌肉收缩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每次兴奋传递时,神经元都会释放该递质,且该递质不能被细胞重吸收,但内环境中该递质的含量并不增多,其原因是内环境(或突触间隙)中含有能水解乙酰胆碱的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被及时水解失活.
故答案为:
(1)①促甲状腺激素(TSH) 垂体 减少②减少 ③神经-体液
(2)①电信号 突触 B ②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催化及时水解
点评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水平衡调节、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frac{7}{8}$ | |
B. |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 |
C. | 乙图中起作用的酶有解旋酶、RNA聚合酶,图中存在5种核苷酸 | |
D. |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frac{(A+C)}{(T+G)}$比例不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 |
B. |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
C. | 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
D. | 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精原细胞→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 | |
B. |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 |
C. | 精原细胞→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 |
D. | 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精细胞→精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获得抗病高青蒿素的植株 | |
B. | 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青蒿素的植株 | |
C. | 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青蒿素的植株 | |
D. | 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抗病高青蒿素的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绍兴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i、IA、I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绍兴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