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86年,F.C.期图乐德和J.赖乐特分别对胡萝卜进行诱导得到胚状体,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形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

(1)材料中培育的大量胚状体是利用_________技术。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相当于自然种子的哪部分结构?_________。

(3)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具有_________性。

(4)由人工种子萌发成的植株是否可育?说明理由。

(1)组织培养  (2)提供营养的胚乳(或子叶)  (3)全能  (4)若是由体细胞发育来的则是可育的,若是由配子发育来的,则不一定,通常是不育的。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生活应用中的“人工种子”是运用该技术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而形成的,胶质部分相当于种子的胚乳(有胚乳种子)或子叶(无胚乳种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86年,F.C.期图乐德和J.赖乐特分别对胡萝卜进行诱导得到胚状体,将胚状体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形成了所谓的“人工种子”。

(1)材料中培育的大量胚状体是利用_________技术。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相当于自然种子的哪部分结构?_________。

(3)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具有_________性。

(4)由人工种子萌发成的植株是否可育?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