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用发不同颜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然后将人、鼠细胞进行融合,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所测得的膜蛋白的融合情况,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温度能够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强弱

B.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在运动的

C.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D.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在0℃到1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A、根据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所以温度能够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强弱,A正确;

B、由于是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根据嵌合体的比例变化可知,组成细胞的膜蛋白分子可以运动,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标记磷脂分子,所以不能证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也是在运动的,C错误;

D、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梯度,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中此时不存在核膜

C.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816

D.该细胞分裂结束时生成的两个子代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下图1所示;资料还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因此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于是他们设置15℃、16℃、17℃、18℃四个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结果如下图2所示: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2)根据图1数据,设置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可以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表示。

4)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能否确定“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这一假设成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表明,雌性激素可以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雌性激素含量和功能的失调可以导致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下图是雌性激素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和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促进细胞Y分化为细胞Z的信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Y的雌性激素受体有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两种,雌性激素发挥作用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细胞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3)与结构X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Ach发挥作用后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可知重症肌无力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失调中的免疫缺陷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与酶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关的问题:

(1)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判断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图是表示检测某种碱性蛋白酶去污力的实验结果曲线,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0℃时加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约是_____ %。

(3)某植物的花中含有油性物质A、果肉中含有物质B。物质A是易挥发、难溶于水的无色物质;物质B是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受潮易分解的有色物质。

①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提取物质A是_________(填“能”“不能”或“不确定能否”)利用水中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B可使用______法提取,提取物质B时应选用_____(填“干燥”或“新鲜”)的果肉。

③以上两种提取得到的植物芳香油,可通过_________法进行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B. 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的生长

C. 1mol·L-1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 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属于植物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a+-K+泵可催化ATP水解

B. Na+-K+泵在转运时会发生形状改变

C. 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D. 转运Na+K+的过程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

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过程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TMV感染植物

a

a

bTMV感染植物

b

b

组合病毒(aTMV的蛋白质+bTMVRNA)感染植物

a

b

组合病毒(bTMV的蛋白质+aTMVRNA)感染植物

a

a

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装置如图,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

C. 每次抓取记录后,要把棋子放回原袋中,并记录统计

D. 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往甲、乙袋子中分别放入等量标记Aa的棋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