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充分暗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部分遇碘变蓝
B.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多
C.向绿色植物提供H${\;}_{2}^{18}$O,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 和C18O2
D.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化合物先于14C3化合物出现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①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④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⑤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⑥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引起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 解:A、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充分的暗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光照部分遇碘变蓝,A错误;
B、该实验中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少,说明红光和蓝光部位有氧气产生,而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该实验主要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B错误;
C、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向绿色植物提供H${\;}_{2}^{18}$O,光照一段时间,通过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而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气体是C18O2,C正确;
D、由以上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可知,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在暗反应阶段14C5化合物后于14C3化合物出现,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知识,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B.Xb、aY、YC.aXb、aY、YD.AaXb、Y、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1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在插入枝条前,应将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吸走1ml,请问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有必要,符合生物学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从图2能(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从图2可以看出处理迎春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范围为10-11到10-9mol/L.
(4)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有人研究了赤霉素生理作用时发现,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赤霉素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③丙图表示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④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撕去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情况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
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S型,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
(2)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食物减少、生存空间减少、天敌增加.
(3)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如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葡萄糖,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进行制果醋的发酵.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和需氧型.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制酒阶段的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气体,如不及时放出会把瓶子或瓶盖胀破,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用反应式表示出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B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污染.
(4)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原因是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合适温度,30~35℃是醋酸杆菌生长和发酵的合适温度.
(5)制作过程中一般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即可完成.为了提高果酒品质也可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利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抗生素)可以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酵母菌.
(6)为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果胶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呼吸量越高,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D.营养级越多,散失能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