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使用转录酶
B. 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 过程③可用NaCl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D. 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 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C. 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D. 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呼吸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a~e为过程,①~⑥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过程使细胞长大,b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
B.⑤⑥细胞中基因、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
C.d、e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非正常现象,不利于细胞新旧更替
D.细胞①的全能性和分化程度均高于细胞⑤和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
B.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C.食物中丰富的氨基酸经过消化和吸收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
D.并非每种蛋白质水解后均可得到20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随呼吸作用散失
B.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含碳有机物中
C. 次级消费者无捕食者,因此同化的能量较多
D. 图中①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尸体、残落物、粪便等中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草莓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研究表明,多倍体草莓产量高于二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__________〔药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二是利用_________(药剂)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______型增长。
年份 植物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甲 | 10.0 | 9.2 | 8.0 | 6.8 | 5.5 |
乙 | 3.0 | 2.1 | 1.1 | 0.3 | 0.1 |
丙 | 0.3 | 0.6 | 1.1 | 1.5 | 2.3 |
丁 | 3.0 | 2.0 | 0.4 | 0 | 0 |
(2)下面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填“<”“=”或“>”)死亡率。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为37℃
B.细胞外液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
C.血浆pH稳定在7.35-7.45之间
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