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DD×♂dd16/15810%
♀dd×♂DD77/15450%
♀DD×♂DD71/141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脱分化(或“去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减数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30%,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5:6:1.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分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①②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②③组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①组的结实率明显低于③组,说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分析表格:②③组都是DD做父本,结实率都为50%,①组是dd做父本,结实率为10%.所以可以猜测D基因失活后会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且DD做父本,结实率都为5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frac{1}{2}$;dd做父本,结实率为1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frac{1}{10}$.

解答 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①②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②③组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①组的结实率明显低于③组,说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若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正常基因导入突变植株中,观察其后代育性是否恢复.为达到此目的,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即将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脱分化(或“去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配子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可用显微镜观察,从而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减数分裂.
(3)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对后代结实率无影响,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使后代的结实率降低,因此,以基因型为Dd的杂交①的F1为父本,与基因型为Dd的杂交②的F1为母本杂交,F2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及其结实率见下表:

雌配子
$\frac{1}{2}$D$\frac{1}{2}$d
雄配子$\frac{1}{2}$D$\frac{1}{4}$DD(结实率50%)$\frac{1}{4}$Dd(结实率50%)
$\frac{1}{2}$d$\frac{1}{4}$Dd(结实率10%)$\frac{1}{4}$dd(结实率10%)
由上表可推测结实率=50%×$\frac{1}{4}$+50%×$\frac{1}{4}$+10%×$\frac{1}{4}$+10%×$\frac{1}{4}$=30%,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50%×$\frac{1}{4}$):( 50%×$\frac{1}{4}$+10%×$\frac{1}{4}$):(10%×$\frac{1}{4}$)=5:6:1
(4)引物Ⅰ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T-DNA的上边那条链中的相应碱基互补配对,引物Ⅱ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D基因的上边那条链中右侧的相应碱基互补配对,引物Ⅲ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D基因的下边那条链中左侧相应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引物“Ⅰ+Ⅲ”组合能够完成对d基因(插有T-DNA的D基因)的扩增,引物“Ⅱ+Ⅲ”组可完成对D基因的扩增,即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
(5)已知D基因表达的D蛋白含有WD40,而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如果D蛋白是核蛋白,则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的基因,以及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的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该两种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都会在细胞核中出现,即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
(1)雄    D基因    突变     脱分化(或“去分化”)
(2)显微镜    减数
(3)30%    DD:Dd:dd=5:6:1
(4)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
(5)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胡萝卜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1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精巢

B.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8条

C.要鉴定图中1的某成分,鉴定试剂可能是双缩脲试剂

D.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回答下面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问题.
(1)写出如表处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①R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死亡
③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不死亡
④$\left.\begin{array}{l}{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end{array}\right\}$混合后注射实验鼠死亡
⑤$\left.\begin{array}{l}{S型细菌DNA培养}\\{R型细菌培养基}\end{array}\right\}$注射实验鼠死亡
⑥$\left.\begin{array}{l}{S型细菌蛋白质培养}\\{R型细菌培养基}\end{array}\right\}$注射实验鼠不死亡
⑦$\left.\begin{array}{l}{DNA酶+S型细菌DNA}\\{培养R型细菌培养基}\end{array}\right\}$注射实验鼠不死亡
(2)哪一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④.
(3)由实验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
(4)如果用⑤来证明实验假设“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那么与⑤构成对照实验的是①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沙棘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CO2.吸收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Ⅱ中06;00~10:00净光合速率明显加快是光照强度使[H]和ATP增多所致
B.曲线Ⅰ中14:00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是气孔关闭影响了CO2的供应所致
C.曲线Ⅰ、Ⅱ在12:00一14:00下降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
D.曲线Ⅲ和Ⅳ说明中国沙棘雄株都比雌株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产生F1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自交、显性个体与显性个体间杂交均不发生)产生的R中,还是只发生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则R中杂合体占(  )
A.$\frac{1}{2}$B.$\frac{1}{3}$C.$\frac{2}{3}$D.$\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CO2浓度、O2浓度、植物种类.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0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先死亡.
(2)图2中的A点表示在该温度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8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55℃ 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30mg.
(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3和4(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丙酮酸,D表示ATP和还原氢.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
B.激素B不直接进入细胞就能起作用
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基理
D.由上图可知激素只是一种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A、B、D(只写字母).
(2)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包括图中所示的[]F 呼吸系统系统、[]E 泌尿系统系统,还应有皮肤.
(3)过程c表示过滤作用,过程d表示重吸收作用.
(4)A与B、D在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