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B. |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C. |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
D. | 可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中DNA的复制 |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B正确;
C、该实验分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C错误;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 | |
B. | 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
C. |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 |
D. | 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培养液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甲离子 | 20 | 30 | 50 | 30 | 40 |
乙离子 | 55 | 45 | 60 | 45 | 55 |
丙离子 | 10 | 15 | 20 | 25 | 25 |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