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自身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解答 解:A、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A正确;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自身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因此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并不能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夏季的某个晴天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温度、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8:00到12: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呼吸作用增加
B.气孔的关闭可能是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影响
C.相比于10:00和14:00,12:00净光合速率更低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

(1)图中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指C.
(2)物质a是葡萄糖,在人和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若物质A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4)与d同属于一类的还有胆固醇、维生素D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植物激素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被灭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主要与食物的种类有关
B.人工种植的长势相同的马尾松林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面可以用于确定细胞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特征是(  )
A.遗传物质是DNAB.具有核膜和核仁
C.有细胞壁D.细胞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20 只,其中有标记的10 只,则该种群密度是6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如图.
(1)腌制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和ATP.
(2)腌制泡菜时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盐水煮沸后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杀灭盐水中的杂菌.
(3)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亚硝酸盐含量更低;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参考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设计了以下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普通乳酸菌“优选”乳酸菌
4%5%6%9%10%4%5%6%9%10%
1
2
3
10
注:均在接种量、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发酵10天.
请写出该小组的实验探究课题:比较普通乳酸菌与“优选”乳酸菌在不同食盐浓度下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推出实验结论:随着食盐浓度的升高,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浓度越高.“优选”乳酸菌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效果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