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图1中载体质粒的实质是环状DNA.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重组质粒组成中除插入目的基因外(本题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还括
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
(3)从图1中可见,mRNAl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经③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诱导出试管苗,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5)图示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具有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以及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等优点.
(6)图2为图中质粒的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BamHⅠ的酶切位点,ampR为青霉素抗性基因,tc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ori为复制原点.已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包括EcoRⅠ、BamHⅠ在内的多种酶的酶切位点.将用EcoRI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质粒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3种.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EcoRI和BamHI.
(7)图3中图甲,获得目的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a处,DNA连接酶作用于a处.(填“a”或“b”)
(8)图3中图乙是该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图中3和4的核苷酸相同否?不同.

分析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因此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时通常依据质粒上标记基因的表达.②和③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需要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发生脱分化和再分化.目的基因检测(从分子水平)①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NA分子杂交);②目的基因是否转录(DNA-RNA分子杂交);③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鉴定:从个体水平鉴定是否抗虫、抗病、抗逆等.

解答 解:(1)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中采用的运载体.
(2)根据题意和图形看出,新品种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目的基因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在重组质粒中除了目的基因,还应该有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3)从图1中可见,mRNAl和mRNA2的结合,使得翻译受阻,不能合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
(5)图示育种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具有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以及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等优点.
(6)根据题意分析,将用EcoRI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质粒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载体-载体连接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EcoRI和BamHI.
(7)图3中图甲,获得目的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都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的a处.
(8)图3中图乙是转录过程,3和4分别属于RNA和DNA,属于核苷酸 不同.
故答案为:
(1)环状DNA
(2)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启动子    标记基因   
(3)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愈伤组织
(5)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6)3   EcoRI和BamHI  
(7)a   a   
(8)不同

点评 本题以图展示了转基因番茄的培育过程,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克隆又称为无性繁殖,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下列关于克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要尽量去除插条的侧芽和幼叶
B.用射线或某些试剂处理愈伤组织,可以诱发并筛选得到突变体
C.动物体细胞培养时,少数核型发生改变的细胞可能获得不死性
D.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时,可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MⅡ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

A.载体 B.生长激素 C.抗体 D.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_______,其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
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将其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再将其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抗体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并非所有膜都是生物膜
B.细胞膜的电子显微照片、模式图均属于物理模型
C.生物膜上并非都有糖类和固醇
D.性激素的合成、分泌均与生物膜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线粒体的起源,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假说,即内共生假说和分化假说.内共生假说认为:线粒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分化假说认为:线粒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发生是由于细胞膜的内陷,再分化后形成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且内外膜成分差异较大更支持内共生假说
B.根据内共生假说,可推测线粒体内应存在核糖体
C.联系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内共生假说推测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D.细胞外Ca2+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同时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钙库,这一事实支持分化假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一正常生长的植物代谢的影响(在研究某环境因素对该植物代谢的影响时,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状态).

(1)图甲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则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的是曲线A(填“曲线A”或“曲线B”);比较两曲线可看出,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图甲中温度为30℃时,该植物吸收CO2的相对量为6.
(2)结合图甲,图乙中植物的CO2吸收相对量是在温度为30℃时测定的,若温度改为20℃,D点将向右移动,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对于图乙和图丙而言,与图甲的两曲线交点含义相同的点分别是D和G.当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处于x~z段时,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不考虑CO2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叶绿体内固定CO2的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果将该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并对该装置进行黑暗处理,测得该装置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且O2吸收量=0,则该植物中进行的相关反应的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