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 (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会使 分泌不足或无法分泌,导致 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出现多尿症状。
(8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2分) 左
(3)正反馈
(4) 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或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脑的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试题分析:(1)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2)尿意的产生在大脑皮层,当膀胱充盈后,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在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左方向的局部电流。(3)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4)受到惊吓后,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可能会出现尿失禁。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如果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会出现多尿症状。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结构与兴奋的传导及水分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2)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3)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4)所有的生物组成 。
(5)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含有染色体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②是 。物质A是 ,该物质可以促进细胞③ 增殖分化为④ 和⑤ 。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 。
(3)由图乙可知,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人体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乙酰胆碱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瞬间引起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4)人被α-银环蛇咬伤后,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我国古代就有“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物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下图现代“桑基鱼塘”的一种模式,请分析回答:
(1)蚕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成分)。
(2)与古代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相比,现代“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增加了沼气池,其意义在于 、 。
(3)如果把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析其能量的来源与去处,用文字和箭头在下图中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9分)请回答下列Ⅰ、Ⅱ问题:
Ⅰ、家蚕是二倍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1)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基因b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 。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 或 (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2)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配子有活性)。 (能或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Ⅱ、某二倍体高等植物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1)该植物种群内,共有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红花窄叶细茎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2)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与N杂交后,F1中红花植株占_______,红花窄叶植株占__________,红花窄叶粗茎植株占___________。
(3)若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上图1所示, M与N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如果M与N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1:1,请在上图2中绘出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表示在20℃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A、B植物相比,受到影响较大的是______植物。
(2)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____MB、NA_____NB(填 “>”“<”或“=”)。
(3)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可知: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μ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浓度(μmol/h) 实际光合量(μmol/h) | 1.2 | 2.4 | 3.6 | 4.8 | |
光照强度(klx) | 1 | 0.1 | 0.1 | 0.1 | 0.1 |
2 | 0.27 | 0.44 | 0.61 | 0.7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I~Ⅲ表示物质经过细胞膜的三种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
(2)写出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Ⅰ ,Ⅱ ,Ⅲ 。
(3)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属于 (填序号),氨基酸进入肝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填序号),蛙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______(填序号)。
(4)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填序号)运输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5)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会使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特点。
(6)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 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共12分,每空2分)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目的:验证细胞膜中还有蛋白质成分
(2)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试剂反应显 色。
(3)实验材料:
细胞膜样液、细胞膜提取液、洁净的试管、滴管、0.01g/ml的硫酸铜溶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
(4)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试管两支,编号A、B,
②A试管中加入2ml细胞膜样液,B试管中加入 。
③先分别向两试管加入 ,再向两试管加入 。
④将两支试管震荡摇匀,观察是否有紫色物质产生
(5)实验结果:
(6)实验结论: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除特别要求外,[ ]中填标号, 填文字(13分)
(1)该图所示的是 细胞,如果该细胞是人体细胞,则特有的细胞器是 ;与细菌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该细胞有 。另外,细菌中仅含有的细胞器是 。
(2)图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的标号是 。
(3)氨基酸相互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场所是[ ] 。
(4)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
(5)蛔虫的细胞结构中由于无 [ ] ,决定了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该呼吸的场所为 。
(6)在细胞核内呈细长丝状,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它的成分为 。
(7)糖类主要分布在[ ] 中,一般不用红色西瓜的瓜瓤作为实验材料来进行可溶性还糖的鉴定实验,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