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细胞分裂图:甲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图中细胞有的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的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只有性腺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过程均可出现的器官是睾丸、卵巢.
(2)甲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故答案为:
(1)睾丸、卵巢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甲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图乙为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结果.分析回答:
(1)从图甲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分析,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进而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 来实现的。
(2)图乙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方面的变化,相同点是:血糖变化 ,不同点是:胰岛素变化 。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 ,可见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甲中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的癌变过程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 |
B. | 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 |
C. |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 |
D. |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其无限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8 | B. | 88 | C. | 188 | D. | 2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 | |
B. |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 |
C. |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 | |
D. |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 |
B. | DNA分子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生物 | |
C. |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 |
D. | 某一DNA分子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该片段中嘧啶含量为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设置预实验 | |
B. | 底物和酶混合前分别使其达到预设温度 | |
C. | 底物与酶量都是固定的 | |
D. | 用斐林试剂测试产物量确定因变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