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的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上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到培养基的表面。
(2)下面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 Na2HPO4 | MgSO4· 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H2O |
1.4 g | 2.1 g | 0.2 g | 10.0 g | 1.0 g | 15.0 g | 1000 mL |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 NaNO3 | Na2HPO4· 7H2O | KH2PO4 | MgSO4· 7H2O | KCl | 酵母浸膏 | H2O |
5 g | 1 g | 1.2 g | 0.9 g | 0.5 g | 0.5 g | 0.5 g | 1000 mL |
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_____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②通常培养基采用________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__________(A、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④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板划线 稀释(分散、分离) bdcea 高压蒸汽灭菌法 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A 酚红 异养型
【解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1)由图可知,主要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计算各组分配比—称量—加水溶解—高温灭菌—倒平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cea。
②通常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法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否则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可能污染培养基。
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富含尿素的培养基,即A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以检测是否有脲酶的分泌,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④因为B培养基中有酵母浸膏,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下图中的四种配子。关于这四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导致基因A或a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蛋白质是人体中重要的大分子物质,我们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水解后被吸收进入人体,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下图甲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某蛋白质分子,该蛋白质分子由659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含有2条肽链,其中的—S—S—表示二硫键。请回答:
(1)图甲中多肽的R基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图甲中的多肽是由_______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3)图乙中的蛋白质分子中共含有___个肽键。
(4)图乙中的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___个。
(5)图乙中蛋白质分子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配制培养基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 培养基溶化后,要先调节pH再灭菌
C. 氮源主要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D. 牛肉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ATP的分子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A为腺嘌呤,B为腺苷
B. 图1中的化学键①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
C. 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图2中催化过程1和过程Ⅱ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接受过多光照可能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细胞器造成损害,因此植物需要一种名为“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机制来保护自身,在NPQ的作用下多余的光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机制的启动和关闭特点如图一所示,其中符号“”代表抑制作用。
(1)由图一推测,在光照强度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强/弱/相等)。关于NPQ机制从开启到缓慢关闭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中,导致上述差异的内部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2)科学研究者研发了一种转基因烟草(VPZ),相比野生烟草(WT)其在由强光转为弱光后NPQ机制关闭的时间缩短。图二为分别在恒定光强和波动光强下测得的两种烟草的CO2最大固定速率。
①农作物一半的光合作用是在有各种阴影时进行的。结合图一推断,同样环境条件下VPZ的产量比WT的产量_____(高/低)
②由图二分析可知,转基因烟草(VPZ)相比野生烟草(WT)的优势是:_____。
(3)如图三所示装置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常用的实验装置之一(实验室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若A内为水培阳生植物,请用多套该装置设计实验初步估测A植物的光补偿点大小(已知实验所用光照强度分别为200Lux、500Lux、800Lux、1100Lux、1400Lux、1700Lux,用液滴移动的距离来表示气体变化量)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从数学模型角度进行结果分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操作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
A.称量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B.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细菌
C.用酒精擦拭双手 D.溶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2)按功能分,筛选该菌株时所用的培养基称为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必须添加的成分有______等。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 D.纤维素
(3)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能被利福平(一种抗生素)抑制,下列微生物中也能被利福平抑制的是_______。
A.硝化细菌 B.手足口病毒 C.自生固氮菌 D.毛霉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 pH 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H1N1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人体接种疫苗后,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八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用致死剂量H7N9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第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疫苗及辅助剂 | 疫苗剂量( | 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 | 小鼠存活率(%) |
A | H7N9+C48/80 | 1. 5 | 13 | 100 |
B | H7N9 | 1. 5 | 11. 3 | 100 |
C | H7N9+C48/80 | 0. 15 | 11. 3 | 87. 5 |
D | H7N9 | 0. 15 | 9. 67 | 50 |
E | H7N9+C48/80 | 0. 015 | 10. 33 | 62. 5 |
F | H7N9 | 0. 015 | 9. 33 | 25 |
G | C48/80 | —— | 6. 0 | 0 |
H | H7N9+CTB+ | 1. 5 | 14. 33 | 100 |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力。
①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______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7N9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组均可以观察到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B.S型菌的荚膜可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的破坏
C.只有D组有S型菌生成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