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表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丙图可表示受精卵刚形成时
D.丁图可表示动物个体发育时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 分析柱形图: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A、甲图中含有染色单体,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但不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丙图中染色体和DNA含量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受精卵刚形成时,C正确;
D、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黄石期末)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易使人产生肌肉发酸、乏力现象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原始生命的诞生和生物的死亡D.生产者和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抑制膜上载体的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主动吸收矿质离子
B.精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有细胞周期,且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C.水稻细胞的中心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D.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在无氧条件下其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  )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B.细胞内水分减少
C.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D.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白菜-甘蓝”是科学家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如图是“白菜-甘蓝”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由杂种细胞D培育成白菜-甘蓝植株,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
(2)在d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水、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等,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无菌.
(3)要获得图中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首先需要分别除去白菜和甘蓝细胞的细胞壁.现提供以下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等.请你完成下面“检验是否已除去细胞壁实验”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主要实验步骤:
①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配制成细胞壁分解液.
②检验细胞壁分解液除去细胞壁的方法.
第一步: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中央,滴加适量细胞壁分解液,制成临时装片,得到实验组装片.
第二步:用镊子撕取另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中央,滴加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得到对照组装片.
第三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片洋葱细胞的形态.
结果预测和分析:如果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分散的紫色球形,表明细胞壁已被分解;如果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相互连接的紫色多边形,则表明细胞壁未被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5.8(对照)4.03.02.0
桃树2.20(100)2.19(9 9.55)2.13(96.82)1.83(83.18)
腊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
木樨1.07(100)1.07(100)1.05(98.13)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程度逐渐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植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该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请回答:
(1)①代表的是逆转录过程,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的A基因,常采用PCR技术,该技术必须用到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酶.
(2)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在此过程中特有的诱导因素为灭活的病毒,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优越性是主要体现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可大量制备.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科学家及实验方法”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选项科学家及实验方法结论或观点
A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B艾弗里将从S型菌中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只加入DNA时,R型菌才可转化为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D科学家用假说-演绎法研究DNA复制DNA为半保留复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