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C.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D.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组织液会增加,淋巴液也会增加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 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
B、血液的成分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其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B错误;
C、过氧化氢酶、载体为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体、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会增加,淋巴液也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科学家们用磷脂制成双分子层的微球体,里面包裹着抗癌药物,外面带上单克隆抗体,制成“生物导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C.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够经专一抗体检验呈阳性
D.理论上利用“生物导弹”技术治疗癌症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均可以向转化
B.内环境的温度和pH相对稳定与激素调节无关
C.内环境的物质组成相对稳定与外界环境变化无关
D.正常人体内,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表示我国某生态农业工程体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猪、鸡、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填生态系统成分名称),它们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建立该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食物链短,多级利用.
(4)蘑菇、蚯蚓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庄作物,但病毒侵染后容易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材料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插入到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的T-DNA上,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完整植株.马铃薯的分生区附近(或茎尖)含病毒极少或无病毒,因此可将此结构经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
(2)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经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能力,是通过其表面产生的PD-LI蛋白质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蛋白结合(如图所示),使T细胞功能被抑制.科学家们发现一种PD-1抗体,该抗体使得PD-1和PD-L1不能发生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临床实验证明,使用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PD-I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有PD-L1基因和PD-1基因,并都会表达
B.PD-L1蛋白和PD-1蛋白均可与PD-1抗体结合
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淋巴因子
D.T细胞在人体内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回答下列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2个实验的问题:
实验一:血球计数板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大方格(含400个小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计数室有甲和乙两种规格.甲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乙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1)从1ml稀释到10ml后到酵母菌静置液试管中,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马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
①取样前振荡试管②稍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再计数
(2)如果使用的是甲规格的计数板,计数结果是每个中格平均含b个酵母菌,则原1ml酵母菌培养液中含1.6b×106个酵母菌.
实验二:小明准备对学校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请回答:
(1)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而不适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不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A.近亲结婚B.产前检查C.适龄生育D.婚前检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旬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随机取样,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平均 值.
(3)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优质牧草A.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同化有机物的量),其余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