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两者都能产生ATP,但形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 | |
B. |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其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
C. | 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而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 |
D. |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囊状结构堆叠成基粒 |
分析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解答 解: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形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光合作用能源来自于光能,呼吸作用则来自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正确;
B、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由于两者进行的生命活动不同,所以发生的生化反应就不同,酶的种类也不相同,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RNA,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能合成ATP,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相关的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C正确;
D、两者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对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的掌握是本题知识的重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B. |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
C. |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D. |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交亲本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
裂翅♀ | 裂翅♂ | 非裂翅♀ | 非裂翅♂ | ||
第一组 | ♀裂翅×非裂翅♂ | 90 | 82 | 98 | 103 |
第二组 | 非裂翅♀×裂翅♂ | 83 | 79 | 87 | 9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 |
B. | 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 |
C. | 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到b | |
D. | 在丙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各个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A组 | B组 | C组 | |
B细胞 | + | + | + |
未活化辅助T细胞 | + | - | - |
活化辅助T细胞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细胞质遗传,也适用于伴性遗传 | |
B. |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可能位于叶绿体 | |
C. | 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 |
D. |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 | |
B. | 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 | |
C. |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 |
D. | 细胞④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毓文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