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E段与M-Q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GH段
B.若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C.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其父亲在G-H段分裂正常,I-J段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了一极

分析 分析曲线图:AE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FK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LM表示受精作用;M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E段、F-H段与M-Q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G-H段,A错误;
B、若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到GH段时DNA进行了两次半保留复制,因此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frac{2}{{2}^{2}×2}$=$\frac{1}{4}$,即25%,B错误;
C、在图中的GH段,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OP段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若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可能是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GH段)X和Y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J段)异常,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体的作用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
B.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受体必需与供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D.受体可能改变胚胎的遗传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浸花法是拟南芥转化最常用的方法,对生长5〜6周已抽苔的拟南芥打顶来促进侧枝生长,待花序大量产生时将其在含有转化辅助剂Silwet和蔗糖的农杆菌溶液中浸泡几分钟,3〜4周后收取转化植株的种子.在含有合适抗生素的平板上对种子进行筛选,能够健康生长的幼苗为转基因植株.这种转化方法不需要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的过程,操作简便、转化效率较高.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用到的酶是耐热的DNA聚合酶.
(2)基因工程中一般都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稳定表达和发挥作用.
(3)使用农杆菌是因为它含有T-DNA能插入到拟南芥染色体DNA中,并且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目的基因整合到拟南芥染色体DNA中,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4)上述操作过程用到的受体有农杆菌、植物细胞.
(5)若要检测转基因拟南芥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的技术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液中的种群密度时,为保证计数准确,对处于中方格四角的细胞应只计数左上、左下、右上三个角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应用蒸馏水漂洗10分钟再进行后续操作
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中,用塑料勺将琼脂块从NaOH溶液中取出后,应立即用塑料刀把琼脂块切开,对切面上的NaOH扩散深度进行观察和测量
D.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以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操作中均用到一种试剂,而其使用浓度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科学家为了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O2的亲和力,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填“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
(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一个DNA分子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6个.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4)另有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香蕉、苹果等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呼吸速率可增加若干倍,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果实达到成熟可食的程度.某同学测量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呼吸强度及乙烯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可转变为可溶性糖,一部分积累在果肉细胞的液泡(填细胞器名称),使果实变甜;一部分参与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丙酮酸和水(填物质名称)反应生成CO2
(2)香蕉成熟过程中,人们认为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乙烯峰值先于呼吸高峰出现.
(3)据图分析,要延迟香蕉果实的成熟,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措施,以达到目的.
(4)该实验结果能否验证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会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该实验选择香蕉作为实验对象,只能得出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高峰,而不能得到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均出现呼吸高峰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
B.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调控的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有DNA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细胞在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