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I.培养基的配制与培养是微生物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图1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
骤之一,一般称为倒平板.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需要检测,方法是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Ⅱ.从自然菌样中筛选理想菌种的步骤是:采集菌样    富集培养    纯种分离.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海滩等高盐环境采集.
(3)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4)图2和图3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获得图2效果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3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分析 1、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依据是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答 解:(1)图1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一般称为倒平板.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需要检测,方法是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海滩等高盐环境采集.
(3)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4)图2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3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故答案为:
(1)倒平板    调pH   高温高压  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2)海滩等高盐 
(3)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等有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表示某池塘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动物、其他植物和微生物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垂直现象,其中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相同的是(  )
A.发育的全能性B.线粒体的功能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是人体脂类代谢及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图示意图(IDL为中密度脂蛋白,图中字母代表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是脂肪酸,下列关于VLDL叙述,正确的是AB(多选)
A.可以运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B.可以水解成小分子脂质为组织细胞供能
C.吸收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        D.LDL、IDL和激素E可促进VLDL的形成
(2)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CD(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此调节过程中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3)若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B物质的分泌增加;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激素B含量将降低.
(4)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 决定的.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D(多选)
A.促进甘油三酯合成                   B.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C.促进肝糖原分解                   D.rRNA能参与胰岛素的生物合成
(5)图2分别表示足球课上一位学生在运动和休息状态下的每分钟血流量、耗氧量数据.其中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状态时,肌肉的相应变化最大,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运动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氧化分解更多有机物提供机体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
A.病媒传播B.空气传播C.接触传播D.媒介物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单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和②两处
B.AMP的结构与图1类似
C.③在病毒中共有4种
D.植物体内的③有8种,②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实验,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曲腿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部位反应
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古细菌的细胞壁与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②青霉素不能杀灭肝炎病毒
③酵母菌与蓝藻都没有核膜结构               ④固氮菌为自养微生物.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普通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作用示意图,图中编号和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写编号):
(1)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Ⅶ].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与图中细胞[Ⅳ、Ⅷ]有关.
(2)图中Ⅰ细胞对病毒的作用,与该细胞中的溶酶体(细胞器)有关,该细胞器中含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物质)能起到消灭病毒的作用.
(3)图中Ⅲ细胞引发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免疫,在此免疫过程中,Ⅴ细胞发挥的作用是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使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另一方面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
(4)如果某些毒性很强的细菌再次侵入血液中时,由[Ⅷ]细胞迅速引发二次免疫反应,该免疫反应的特点是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5)艾滋病人常常死于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免疫丧失,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或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