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科研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细胞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现利用黄花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

(1)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设计方案,最合理的是
 

甲: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烯处理实验材料.
乙:用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及某一浓度的乙烯处理实验材料.
丙:用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及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烯处理实验材料.
丁:用任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及某一浓度的乙烯处理实验材料.
戊:用任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及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烯处理实验材料.
(2)请根据你选择的最佳方案,完成具体的实验.
Ⅰ.实验器材:黄花豌豆幼苗若干、剪刀、刻度尺、培养皿、烧杯、5种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其中含最适浓度,但未标注)、
 
、清水、滤纸等.
Ⅱ.实验思路: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
 

②取标号为A、B、C、D、E的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相同的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将五组豌豆茎切段分组放入培养皿内,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④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五组;
⑤取标号为a、b、c、d、e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
 
,将豌豆茎切段分组放入培养皿内,将各组装置分别置于
 
环境中,并在与步骤②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⑥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
Ⅲ.实验结果:请将预期结果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制曲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
分析:本题为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自变量为乙烯浓度,其余为无关变量.
解答: 解:(1)实验为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所以乙烯为自变量,最合理的是丙.
(2)Ⅰ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烯,所以应提供不同浓度梯度的乙烯溶液.
Ⅱ①豌豆的幼苗为无关变量,应确保一致.
③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生长素浓度
⑤培养液和生长素溶液为无关变量,注意控制.
Ⅲ.绘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量.
故答案为:(1)丙 
(2)Ⅰ5种一定浓度梯度的乙烯
Ⅱ①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均分成五组  
③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生长素浓度
⑤相同的培养液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不同浓度的乙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对照试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蝗虫组织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甲、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甲、乙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甲、乙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农作物的生长直接受到冷害和冻害的影响.农作物冷害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在冰点以上低温时,构成膜的脂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即膜脂变相,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失活.植物冷害的主要机制见下图所示.此外,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冻害.冻害主要是低温形成的冰晶对细胞的伤害,细胞内结冰则对细胞膜、细胞器乃至整个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从而给植物带来致命损伤.请根据题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遭受冷害后有多种表现,以下各种表现中,哪些是冷害的表现
 

A、代谢紊乱             B、离子泄漏            C、光合速率增加            D、呼吸增强
(2)喜温植物处于零上低温会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冷害,原因首先是低温伤害了生物膜,此时受害植物膜的透性
 
,流动性
 

(3)为什么在低温条件下,不宜给作物施肥?(说出两个理由)
 
 

(4)为了验证冷害和冻害对小麦的伤害及伤害程度,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冷害和冻害影响时,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电导度越大,表示受伤越严重,抗逆性愈弱.
②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③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箱(能制泠也能制热)、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请继续完成实验步骤)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一段时间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全部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⑤预期实验结果:电导度1>2>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I、Ⅱ小题
I.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发现了一种有树突状形态的细胞(dendriticcell,简称DC),荣膺2011年诺贝尔奖.该细胞在免疫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促使免疫反应进入下一阶段并将抗原清除出机体.图为DC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DC外,人体能够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还有
 
,但是DC功能更强,主要原因是其突起能够
 

(2)DC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的
 
阶段.
(3)DC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在培养单核细胞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外,营养液中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
 
等.
②患者的单核细胞与诱导形成的DC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的结果o
③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使肿瘤细胞成为了
 
,引起机体免疫的应答,同时膜上
 
会减少,使其容易扩散转移.
Ⅱ(1)某植物籽粒颜色是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基因型A
 
B
 
R
 
的籽粒红色,其余基因型的均白色.
亲代 子代
红色籽粒 无色籽粒
甲×AAbbrr 517 531
 甲×aaBBrr 263 749
 甲×aabbRR 505 522
①籽粒红色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籽粒白色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
 
种.
②将一红色籽粒植株甲与三株白色植株杂交,结果右表,该红色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2)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图一.
①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某一食物链中所有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l中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l中的
 
(填字母).
(2)F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填字母)同化的能量.
(3)若图1中的a表示E和F传递的信息,则a的类型是
 

(4)根据图2中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
 
.碳在食物链中以
 
形式流动.
(5)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期.
(6)根据图2中甲、乙、丙三者的关系,请在(图2)上画出该食物链中缺少成分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苦马豆素(SW)最早是从植物灰苦马豆中分离获得,SW是否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请根据以下实验研究流程及研究结构回答问题.
取小鼠肝癌Hepal-6细胞

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板,加入等量培养液,每组设5个平行孔

于37℃、5% CO2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h后静置去除上清液

加入等量不同浓度SW溶液,于37℃、5% CO2培养箱中分别培养

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下图),


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细胞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正常细胞和凋亡细胞数目,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量状况,汇总统计结果(表1)
SW 癌细胞数目 凋亡细胞数目 Bax蛋白 Bcl-2蛋白
 2微克/mL + ++++ ++++ +
 1微克/mL ++ +++ +++ ++
0.5微克/mL +++ ++ ++ +++
0微克/mL ++++ + + ++++
表1  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情况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大小
(1)实验中首先将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2)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3)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
 
,利用多孔板培养时,每组设置5个平行孔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是为了
 

(4)分析图1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①
 
,②
 

(5)表1结果说明SW可以诱发细胞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SW可以导致癌细胞内
 
的合成量增加,写出与此相关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是(  )
A、人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B、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引起的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HIV病毒大量繁殖杀死了太多的正常细胞
D、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主要危险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