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B.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成为少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C.酶和ATP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氧气的过程既不需要酶,也不需要ATP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杨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科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28%A、32%G、16%C、24%T.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
A.24%、16%、32%、28% B.26%、24%、24%、26%
C.28%、32%、16%、24% D.24%、26%、26%、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通常青春期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幼年和老年时期多
B.线粒体是肝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氨基酸的运输
C.生物膜上可以合成ATP,桑格和尼克森构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C.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
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A、B、C、D、E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根据图回答:
A.
B.
C.
D.
E.
(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________亲本。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是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
(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E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则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该细胞的方向是Ⅱ→Ⅰ
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C.A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D.细胞的识别与图中①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莆田校级期末)比较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C.种差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都相差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