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感冒后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组织液B.淋巴液C.血液D.细胞内液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 解: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非生物界与生物界的元素种类相同
D.组成DNA、磷脂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③为T细胞
B.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是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分别为0 0个.
(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5种,其中有3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CH3
(3)该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
(4)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肽键,B.R基(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分析).
(5)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7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此结构中决定兴奋单向传递的结构是突触.
(2)若刺激图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填“收缩”或“舒张”).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C.(填字母)
(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肉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填“兴奋”或“抑制”)
(4)若某药物可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剌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
②实验材料:略
(D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第一步:先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实验结果:伸肌收缩.(填“收缩”或“不收缩”)
第二步:后将药物置于B(填字母)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实验结果:伸肌不收缩.(填“收缩”或“不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切除小鼠的某腺体时,发现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减少,有关该小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切除的腺体时下丘脑B.生长发育变缓慢
C.尿量将明显减少D.新陈代谢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生长期玉米细胞的组成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
AaBb$\stackrel{①}{→}$AB、Ab、aB、ab$\stackrel{②}{→}$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stackrel{③}{→}$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
A.雌、雄配子在过程①随机结合
B.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
C.M、N分别为16、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艾弗里等人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过程a和b表明,将S型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R型细菌.
(2)过程c表明,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型菌转化为S型菌.
(3)实验最终的结论是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实验成功的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与蛋白质和多糖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然后单独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4)艾弗里等人发现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于是又做了一组实验,即在R型菌的培养基上加入DNA和DNA酶以及R型菌,培养一段时间以后,观察菌落的形态粗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