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德阳一模)下列对生物固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氨
B.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C.圆褐固氮菌的固氮基因位于质粒,产生的生长索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D.氮循环是指含氮有机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
C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土壤中的细菌固氮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氮;大豆植株所需的氮可来固氮菌和根的吸收;氮循环是氮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
【解析】
A、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如反硝化细菌可以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故A错误.B、大豆所需要的氮素有的高达80%以上可由根瘤菌来提供.大豆植株所需的氮也可来自根的吸收.故B错误.C、圆褐固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无成形的核.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 能力,根本原因在质粒DNA上有固氮基因.并且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因此,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用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C正确.
D、氮循环是氮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故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合肥一模)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人体浆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①② B.③④ C.③② D.⑤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1)某研究小组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第一步 加入适量缓冲液 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第二步 80℃水浴保温 30min
第三步 加入 适量纤维素液
第四步 60℃水浴保温10min
第五步 加入 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
第六步 沸水浴中加热2min,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与结论:①若 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 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 ,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 次级 (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7?茂名一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①》教材】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但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回答有关微生物及其应用的试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培养基中加的唯一氮源为 尿素 ,这种培养基称为 选择 培养基.
(2)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皿盖上会凝有水珠,防止水珠落人培养皿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挥发
(3)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 稀释涂布平板 法.在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防止接种环上有其它微生物而污染培养基,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单个的菌落.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4)荔枝是岭南佳果,但季节性强,不耐储藏.如果把荔枝制成果酒,则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在把荔枝制成果酒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荔枝酒的产量.尤其是在制酒的第一步:把水果制成果汁时,出汁率较低,严重影响果酒产量.而果胶酶能明显增加出汁率.为了解对于﹣定量的荔枝果泥,要使用多少果胶酶最合适,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步骤(实验课题名称、结果预测等略).
实验材料和用具:荔枝果泥50ml、质量浓度为5%的果胶酶母液20ml、大烧杯、相同规格试管若干支、温度计、漏斗、量筒、吸管、滤纸等
设计实验步骤:
①取四支试管,编号为A、B、C、D;
②另取三支试管,编号为a、b、c.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人果胶酶母液2ml、4ml、6ml,加蒸馏水至10ml配成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③向A、B、C、D四支试管各加人10mi果泥,并从a、b、c三试管中吸取2ml果胶酶液加入A、B、C三支试管,吸2ml蒸馏水加入D试管;
④将四支试管放在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30min;
⑤分别过滤出四支试管的果汁,并记录果汁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来检测遗传病
B.通过比色法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配制标准显色液
C.利用DNA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NaCl中溶解度不同粗提DNA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均为只能利用尿素的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一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隔3至4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kg)
腌制天数 | 1号坛 | 2号坛 | 3号坛 |
封坛前 | 5 | 5 | 5 |
3 | 15 | 10 | 7 |
6 | 25 | 12 | 13 |
9 | 30 | 15 | 17 |
13 | 18 | 9 | 11 |
17 | 7 | 4 | 5 |
(1)该实验小组是用 目测对比法(比色法) 的方法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提取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剂的方法是:50g 氯化钡 和50g 氯化镉 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至 1 .
(2)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C .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进行比色时,加完试剂后要静止15分钟后才能观察样品的颜色并比较,静止15分钟的原因是 反应时间过短,显色不充分,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充分显色,确保比色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
(4)发酵过程中,1、2、3号坛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上升的原因是 开始坛内条件有利于某些杂菌(硝酸还原菌)的生存繁殖,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
(5)1、2、3号坛封坛前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5mg/kg,但发酵过程中上升幅度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杂菌污染程度与用盐量的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一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多选)在酸败的剩菜中和一些腌制食品中,含有比较高的亚硝酸盐,因此要避免或者少吃以上食物,以下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B.亚硝酸盐可以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是致癌物质
C.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有致癌作用
D.亚硝酸盐毒性很大,食入微量即可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一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南通三模)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闵行区二模)不同的基因携带不同遗传信息的原因是( )
A.不同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
B.不同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不同基因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