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 |
B. |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 |
C. |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 |
D.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解: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了假说演绎法,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A | B | C | |
第一步 | 2mL牛奶 | 2mL蒸馏水 | 2mL蛋白质样液 |
第二步 | 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 | ||
第三步 | 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②④ | C. | ②③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 |
B. | 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隐性突变造成的,让该植株自交后代抗病的占$\frac{1}{4}$ | |
C. |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
D. | 放射性60Co通过诱发大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产生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 |
C. |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
D. |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乙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由甲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______________的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细胞兴奋,增加激素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肝细胞膜上识别该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能促进乙图中哪些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