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南宋诗人杨万里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使荷叶呈现绿色、荷花呈现红色的物质(色素)各分布在哪里( )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液泡
C.叶绿体、液泡 D.叶绿体、细胞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理活动可“双向”进行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B.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间的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了免疫学和畜牧业的发展。
(1)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借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其过程中与植物不同的方法是使用 诱导,融合细胞首先需要经过 培养获得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用专一抗体检验呈阳性才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2)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借助 技术可获取大量自身健康皮肤用于移植。培养的条件需要 、合适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通入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维持培养液的pH)。
(3)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繁育良种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前需要对受体牛进行 技术处理,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 ,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仅仅携带能够编码一个多肽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又能被酶解成10个功能片段,据此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大的多肽分子被切割成10个功能片段后,肽键减少了9个
C.水解多肽的酶在患者细胞的溶酶体中合成
D.HCV的RNA分子复制的互补链不能直接作为其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分裂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间期又可分G1期(DNA复制前期)、S(DNA复制期)和G2期(DNA复制后期)。为已知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G1期到S期的过程,从而缩短G1期和S期的时间;细胞分裂素促进S期DNA的合成;生长素在M期晚期可促进核糖体RNA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处理,可促进脱氧核苷酸进入细胞核
B.细胞分裂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数目增多
D.只有一种激素不会改变细胞周期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先寄生于肝细胞并大量繁殖,子代胀破肝细胞后释出,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余部分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并繁殖。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推测其可能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阻断营养摄取,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溶胶而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核分裂、胞质分裂等过程
B.巨噬细胞吞噬疟原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其吞噬方式体现质膜的选择透性
C.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D.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中( )
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 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