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不作任何处理8.76112.39
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 μL15.72149.73
(1)“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收缩频率降低,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分析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实验的自变量是两种细胞上的乙酰胆碱的受体不同,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解答 解:(1)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干扰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
(2)表中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错误次数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记忆巩固能力.
(3)①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乙酰胆碱受体可以作为抗原,所以该不操作应为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做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③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这两种肌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可以弄清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若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低,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故答案为:
(1)突触后膜  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2)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
(3)③乙酰胆碱       收缩频率降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和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注意兴奋传导的形式和特点,另外对于实验设计,学生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协作体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参加校运动会时,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面甲、乙两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甲图中的编号b;Na+排出人体神经细胞的过程是甲图中的编号e.
乙图所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其对应甲图中的编号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和甲病有关的基因是B和b,和乙病有关的基因是A和a(已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则:

(1)甲病属于C,乙病属于A.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Ⅲ-12的基因型为BbXAY.
(3)若基因型和概率都分别和Ⅱ-6、Ⅱ-7相同的两个体婚配,则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frac{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 性.一般说来,低浓度促进生长.
(2)图中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1(填序号).和杂草相比,农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低(填低或高)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左右(用字母表示).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点时,对杂草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C.果蝇红眼变白眼
D.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时发现,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发生替换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替换。上述材料说明 ( )

A.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改变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时,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时,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反射弧有五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3]神经中枢,[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5]是效应器.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电位差,产生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观察细胞分裂中期可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DNA、RNA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细胞核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