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可知:( )
A.补充血清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是否添加血清均可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不大
【答案】C
【解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据图可知,正常细胞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情况下,培养相同时间,有血清时细胞数目多于无血清时数目,说明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有影响;癌细胞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情况下,培养相同时间,两种情况癌细胞数目无明显区别,说明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无明显区别。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时曲线均不重叠,说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只有添加血清才可生长、增殖,B错误;
C、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均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正确;
D、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很大,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A=D,B=E,C=F
B. 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有关该图解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 D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2)
D.W1= D1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等多种类型的新冠病毒疫苗都在研发当中。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一男子与新冠肺炎患者有接触史,在进行医学隔离期间,检查发现该男子血清中有相应的抗S蛋白抗体出现。某研究小组研制重组蛋白疫苗的简要操作流程如下。请分析回答:
(1)疫苗研制实验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DNA连接酶,该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进行步骤②而将S蛋白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步骤⑥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具有病毒S蛋白的抗原特性,可进行相关实验检测,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的大量生产,需对导入表达载体A的大肠杆菌进行筛选和纯化培养。如图是纯化过程中一个平板的菌落分布,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
(4)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途径,但是并不意味着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将来不会成为新冠肺炎患者。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
B.若①是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C.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
D.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方法Ⅰ、Ⅱ均用到的生物技术只有胚胎移植
B. 方法Ⅰ、Ⅱ处理B牛和G牛所用的激素均为雌激素
C. E和F的产生过程不同,前者经历了体外受精过程,后者经历了核移植过程
D. 生产上要求A、B、C、D都是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一面积为2hm2的草原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该生态系统中的紫仓鼠进行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的多样性会降低
B.图甲中,猫头鹰和兔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属于共同进化
C.图乙中,t1时紫仓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图乙中,若t1时,紫仓鼠的种群密度是75只/hm2,则此草原对紫仓鼠的承载量为15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Ⅰ、某地因疫情变化管控升级,对境外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来的人员,一律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2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的管控措施,做到凡进必检、不漏一人、万无一失。
Ⅱ、中国率先开启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据研究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下图为某机构研制疫苗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的目的基因做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选择性扩增S基因需要的前提条件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过程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表达载体导入到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基因在培养的动物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蛋白与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驱动的分子转子可与特定的细胞膜识别,经紫外光激活后,以每秒200万~300万转的转速进行旋转,改变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而完成钻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与磷脂分子的亲水性有关
D.题图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