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解析】本题结合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法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中小动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酸和1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用抗生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 。

(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做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农田(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每次捕获数(只)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捕获积累数(只)

72

135

179

211

234

251

267

282

①依数据作图。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1生物的变异(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专家最初预测人的基因组大约有105个基因,可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近来研究估计,可能只有3万~5万个基因。对于人类基因的“大缩水”,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角度看,人类在使用基因上很“节约”,与其他物种相比要高效,很可能是( )

A.一个基因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含有多个遗传密码

C.合成一个蛋白质时共用多个基因

D.基因的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变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