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可分解自然界中的纤维素获得能源.现可通过基因工程将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1B基因)与图1的质粒重组并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大量有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质粒中ori为质粒复制所必需的DNA序列,启动子是使转录开始的一段DNA序列,终止子是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其余为不同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
(1)从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品种中提取到相应的RNA,进而获得bg1B基因的DNA序列,这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为避免自身环化并确保bg1B基因与图1质粒准确重组,

可选用的限制酶是B
A.NdeI和XbaI
B.NbaI和BamHI
C.XbaI
D.PstI
E.BamHI
(3)bg1B基因通过DNA连接酶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4)图2培养基中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可用于筛选纤维素酶产量高的重组菌,原理如图3.据此分析,图2中C菌落即为纤维素酶产量最高的菌株.
(5)在PCR扩增bg1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微生物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1B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AC(多选)
A.仅针对bg1B基因进行诱变
B.bg1B基因产生 了定向突变
C.bg1B基因可快速积累突变
D.bg1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而是人工合成基因.从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品种中提取到相应的RNA,通过逆转录法进而获得bglB基因的DNA序列,这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根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生理作用可知,目的基因应导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于三种限制酶切点,但是由于Xbal在质粒不止一个酶切位点,因此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NdeⅠ和BamHⅠ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DNA连接酶可将目的基因(bglB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4)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转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泌出有活性的BglB酶.图2中的C菌落即为纤维素酶产量最高的菌株.
(5)A、该过程中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因此该方法获取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B错误;
C、利用PCR技术能大量获得bglB基因的突变基因,C正确;
D、bglB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氨基酸的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
(1)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B
(3)DNA连接酶
(4)C
(5)A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相关结构,a~e代表相关物质,①~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绿色植物吸收与释放CO2速率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1)乙代表的结构是叶绿体基质,物质a代表的是[H]和ATP.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短时间内物质b的变化是上升(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2)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写出①~③所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在正常光照、温度为5℃时,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1.5mg/h,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e的来源有外界和线粒体.
(4)若每天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15℃的条件下,图2中植物能否正常生活?能,原因是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若用其观点分析上述现象,则甲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使用后(填“前”或“后”).
(2)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所起的作用是选择,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的变异类型.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上述过程中甲虫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4)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甲虫和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5)据图,若要增强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则应该杀虫剂I与杀虫剂II交替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B.ATP、质粒所含的元素相同
C.磷脂、脂肪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D.血红蛋白、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④皮肤的阻挡作用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⑥相应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RNA
B.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
C.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
D.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东城区期末)两个亲本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其子代为: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镰刀型贫血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C.该病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