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B. | 存活、死亡、死忘、死亡 | ||
C. |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D. |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分析 1、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 | R型细菌 | |
菌落 | 光滑 | 粗糙 |
菌体 | 有多糖类荚膜 | 无多糖类荚膜 |
毒性 |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 无毒性 |
解答 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失去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转化小鼠的细胞,小鼠存活;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和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无毒,小鼠存活.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bY,XBXB | B. | XBY,XbXb | C. | XbY,XBXb | D. | XBY,XBX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交组合 | 后代性状 | |
一 | 红花A×白花B | 全部为红花 |
二 | 红花C×红花D | 红花:白花≈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枯草杆菌 |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
野生型 | ![]() | 能 | 0 |
突变型 | ![]() | 不能 | 100 |
A. |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 |
B. | 链霉素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基因突变 | |
C. |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 | |
D. |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其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 |
B. | 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形成新物种 | |
C. | 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更新种群基因库而决定其进化方向 | |
D. | 种群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是更容易产生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