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的DNA+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的DNA+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死亡、死亡、存活、存活B.存活、死亡、死忘、死亡
C.存活、存活、存活、死亡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分析 1、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光滑粗糙
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毒性
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S型新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失去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转化小鼠的细胞,小鼠存活;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和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无毒,小鼠存活.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A.XbY,XBXBB.XBY,XbXbC.XbY,XBXbD.XBY,XB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中甲是叶绿体膜上磷酸转运器及相关生理作用示意图.磷酸转运器是三碳糖磷酸与无机磷酸的反向转运蛋白,它可将三碳糖磷酸转运到叶绿体外,同时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将Pi运回到叶绿体基质中,在光合作用产物运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图乙是水稻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名称是三碳化合物,突然停止光照,①的含量变化是上升.
(2)若合成三碳糖磷酸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淀粉和③的合成,其中③主要包括脂质、氨基酸、蛋白质(至少写出两种).
(3)通常情况下,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产物可用于合成多种有机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蔗糖.
(4)据图乙推断,24小时内不能产生图甲中④的时间段是0:00-5:00和20:00-24:00,若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右(填“左”或“右”)移动.
(5)测得该植物一昼夜O2的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一昼夜的呼吸速率不变,则图中阴影部分应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0mg.出现乙图中C的原因是温度高引起部分气孔关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问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
A.6种B.8种C.16种D.6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月季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在月季的花色遗传中,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用R、r表示)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月季花色的遗传规律,做了两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表: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3:1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白花.
(2)在杂交实验一的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Rr;在杂交实验二的后代中,白花的基因型为rr.
(3)若将红花C与白花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有2种.
(4)在杂交实验二后代的红花中,理论上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1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关系,其中C、D、E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B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图2为动物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细胞结构.其中甲、戊中含有D物质.请据图回答:

(1)真核生物体内的A物质有8种,B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
(2)合成C、D的A物质的不同点表现在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3)可用吡罗红试剂来染色观察D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除图2所示膜结构外,该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还包括核膜.
(4)戊结构增加内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物质X通过丁结构的运输方式为胞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如表: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0
突变型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B.链霉素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基因突变
C.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
D.S12蛋白结构改变使其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B.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形成新物种
C.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更新种群基因库而决定其进化方向
D.种群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是更容易产生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