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恩格尔曼的实验能证明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D.卡尔文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只来自于H2O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
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人体不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闻着臭,吃着香”的腐乳是(  )
A.白方腐乳B.青方腐乳C.红方腐乳D.糟方腐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直接利用动、植物生产凝乳酶受多种因素限制,培育高酶活力凝乳酶微生物菌种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用紫外线照射芽孢杆菌,分离、培养,并检测各菌株所产生的凝乳酶活力.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b过程的目的是为获得单个菌落.
(2)在一定温度下(35℃),一定时间内(通常为40分钟),凝固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凝乳酶活力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2所示,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A6组.
②A2、A5组酶活力与A0组芽孢杆菌相同,两位同学对此做出了推测:
同学甲:A2、A5组芽孢杆菌未发生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稀有性)的特点.
同学乙:A2、A5组芽孢杆菌发生基因突变,但凝乳酶蛋白未改变,其依据的理由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为了验证上述2位同学的假设,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测序)技术检测凝乳酶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
(3)从牛胃液中分离到的凝乳酶以催化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该酶的基因转移到了微生物细胞中.
①从牛胃细胞中提取mRNA,再逆转录形成DNA.以此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
②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3所示)最好选用BamHI和PstI限制酶,理由是提高重组DNA分子的比例(防止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
③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最初多采用重组大肠杆菌或芽孢杆菌生产凝乳酶,现多采用重组毛霉生产,毛霉作为受体细胞的优势是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对蛋白进行加工和修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肽链中的氨基数为(  )
A.n-m+1B.n-m-1C.m-n-1D.m-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超市里出售的大米有白米、糯米和黑米等.图为基因控制大米性状的示意图,已知基因G、g位于I号染色体上,基因E、e位于II号染色体上.

(1)如图所示大米性状表现说明基因可间接(填“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2)用糯米和白米杂交得到F1全为黑米,则亲代白米的基因型是ggEE,F1自交得到F2,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米:糯米:黑米=4:3:9.将F2中的黑米选出进行随机传粉得到F3,F3中出现纯合黑米的概率为$\frac{16}{81}$.
(3)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籼稻的不粘锅基因(H)导入基因型为ggee个体的第III条染色体上,并培育成可育植株,将该植株与纯合黑米杂交得到F1(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则从F1中任取一株的基因型是GgEeH或GgEe.
②若H基因只可能位于Ⅰ号或Ⅱ号染色体上,可将F1与基因型为ggee的植株杂交,若不粘锅的米表现为全为白米,则H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若不粘锅的米表现为一半白米,一半糯米,则H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填“全为白米”“一半白米,一半糯米”或“全为糯米”)
③若H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能否利用F1通过杂交方式得到纯合的不粘锅黑米?.若能,请写出杂交方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某水稻田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000.则A基因在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是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组成珊瑚礁群落

B.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

C.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

D.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蓝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能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不可能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才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细菌
DNA或核苷酸32P标记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35S标记32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32P和31P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35S元素,由此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32S元素,这是因为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体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3)实验中选取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和DNA的原因是S仅存在于蛋白质外壳中,而P仅存在于DNA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