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
B. |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 |
C. |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
D. |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 |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解答 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但在发展初期有些种群呈J型增长,B错误;
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
D、捕食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以及群落演替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市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Ⅰ、Ⅱ、Ⅲ)下催化某反应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Ⅱ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录过程中不遵循T-A配对 | |
B. | 细胞核内转录而来的RNA经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 | |
C. | 核糖体认读t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子 | |
D. | 在一个核糖体上有若干个mRNA同时进行工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 |
B. | 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
C. | 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 |
D. |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 |
B. | 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 | |
C. | 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 | |
D. | 使用普通洗衣粉和不加洗衣粉进行同样方式的洗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细菌 序号 | 菌落特征 | 菌落直径/mm | 菌落数/个 | ||
豆浆A | 豆浆B | 自制豆浆 | |||
S1 | 表面有白色绒毛,圆形边缘不规则 | 5 | 5 | 3 | 7 |
S2 | 白色,表面无绒毛,有白色液滴 | 1~2 | 18 | 11 | 24 |
S3 | 黄色,表面无绒毛,如同黄色液斑 | 20-30 | 11 | 7 | 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植物 | 田鼠 | 鼬 | ||||
固定的太阳能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2.45×1011 | 1.05×109 | 7.50×108 | 2.44×107 | 2.44×107 | 2.25×107 | 2.18×10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二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 | |
B. | 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 | |
C. | 演示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 | |
D. | 在纸上画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纺锤体要相互垂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