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解答 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但在发展初期有些种群呈J型增长,B错误;
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
D、捕食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以及群落演替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市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Ⅰ、Ⅱ、Ⅲ)下催化某反应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Ⅱ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过程中不遵循T-A配对
B.细胞核内转录而来的RNA经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
C.核糖体认读t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子
D.在一个核糖体上有若干个mRNA同时进行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B.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有(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细胞处于该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A>B或A<B或A=B.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滴加蔗糖酶后使b侧溶液浓度升高,蔗糖被水解,其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在a管中滴加等量的蔗糖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时,不必考虑(  )
A.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B.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
C.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
D.使用普通洗衣粉和不加洗衣粉进行同样方式的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豆浆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饮品,但易变质,保质期较短.科研人员对变质豆浆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并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为生产豆浆时,优化保质方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①豆浆变质处理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后,豆浆发生变质.
②腐败细菌的初步分离和计数取变质的豆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基上菌落种类和数量.结果如表:
细菌
序号
菌落特征菌落直径/mm菌落数/个
豆浆A豆浆B自制豆浆
S1表面有白色绒毛,圆形边缘不规则5537
S2白色,表面无绒毛,有白色液滴1~2181124
S3黄色,表面无绒毛,如同黄色液斑20-3011715
③比较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以自制的新鲜豆浆为材料,经相应处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统计豆浆中腐败细菌数量,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三角瓶的常用灭菌方法是干热灭菌,步骤②中培养基的常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2)步骤②中适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区分菌落种类的依据是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
(3)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它是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步骤③结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S1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250mg.kg-1左右.
(4)与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链球菌素防腐的优点是食用后会被人体消化,不会改变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弃耕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田鼠种群的K 值为2000只.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土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理论上当田鼠种群数量为1000只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2.44×1072.44×1072.25×1072.18×107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3)若鼬的数fi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田鼠以植物为食,鼬的数量增加导致田鼠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的数量增加.
(4)弃耕地周围建立的工厂引起的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这会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二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
B.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
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一条
D.在纸上画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纺锤体要相互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