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的主要步骤.其中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该过程还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步骤④表示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的过程,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
解答 解:(1)因为菌株Q能降解多环芳烃菲,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4)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5)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组需加入等量无菌水;还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菌种类比不同,即菌株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所以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故答案为:
(1)筛选出目的菌株
(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4)6
(5)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点评 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分离、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华侨中学新高二开学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 )。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等位基因 D.相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
B. | 科学家通过提取红细胞中的脂质实验,得出结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 | |
C. |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 |
D. | 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链都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
B. | 根据长度不同,糖链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 |
C. | 糖链是生物体内糖的主要存在形式,如淀粉、糖原都是常见的糖链 | |
D. | 可用本尼迪特试剂在沸水浴情况下检测糖链的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 B. |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 ||
C. | 垂体、垂体、垂体 | D. | 垂体、垂体、肾上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常供水时大姜叶片干重在9天内基本不变 | |
B. | 干旱时适当增强光照有利于大姜生长 | |
C. | 遮光时适当减少供水有利于大姜生长 | |
D. | 干旱对大姜生长的影响比遮光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含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 |
B. | 病毒一定营寄生生活 | |
C. | 病毒既含有DNA也含有RNA | |
D. | 具有细胞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