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图A中的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B是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所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出生率较低.
(2)图B中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3)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1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7.
(4)假如Ⅲ-9和Ⅲ-12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frac{2}{3}$,不患病的概率是$\frac{7}{14}$.

分析 从图A曲线可知看出,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或随着成年人年龄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单基因遗传病调查.
分析B图:图中3号和4号患甲病,出生正常的女儿8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都不患乙病,生患乙病的儿子6号,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解答 解:(1)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因此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2)首先确定遗传病类型:由Ⅱ3、Ⅱ4,有中生无,知甲病为显性,由Ⅱ4、Ⅲ10患病不一致,知甲病不是伴X显,而是常染色体显性;由Ⅱ3、Ⅱ4,无中生有,知乙病为隐性,由已知假设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3)接着确定Ⅱ5与Ⅲ12基因型:不患甲病,故为aa,由Ⅰ1、Ⅰ2无乙病,Ⅱ6患乙病,故Ⅰ1、Ⅰ2基因型为aaXBY、AaXBXb,所以Ⅱ5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12患乙病,由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Ⅱ7
(4.)由Ⅱ3、Ⅱ4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_,故Ⅲ9为 $\frac{1}{3}$aaXBXB或 $\frac{2}{3}$aaXBXb,所以Ⅲ12基因型为 $\frac{1}{3}$aaXBY或 $\frac{2}{3}$aaXBY.
最后算概率:先看每对基因,分别算出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患甲病的概率为 $\frac{1}{3}$+$\frac{2}{3}$×$\frac{1}{2}$=$\frac{2}{3}$,患乙病的概率为 $\frac{1}{8}$,所以不患病的概率=(1-$\frac{2}{3}$)×(1-$\frac{7}{8}$)=$\frac{7}{24}$.
故答案为:
(1)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所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出生率较低(2分)
(2)常染色体显性  伴X隐性
(3)aaXBXB或aaXBXb Ⅱ-7
(4)$\frac{2}{3}$  $\frac{7}{14}$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

C.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种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四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郎溪中学高一上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 (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而分泌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分泌蛋白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 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中A~E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述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BC.
(2)图中含有四分体的细胞是A,该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是2.
(3)若是雄性动物,其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A→D→B→C.
(4)图中D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是1:2.
(5)图中E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6)图中D和E两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可描述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操作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是B
A.称量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B.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细菌
C.用酒精擦拭双手           D.溶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2)按功能分,筛选该菌株时所用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必须添加的成分有ACD等.
A.琼脂B.葡萄糖C.硝酸铵D.纤维素
(3)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能被利福平抑制,下列微生物中也能被利福平抑制的一组是ACFG
A.支原体   B.手口足病毒    C.自生固氮菌   D.小球藻
E.根霉      F.硝化细菌      G.产甲烷菌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
的量与活性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代表的是某种转运RNA,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此转运RNA含有五种元素、两种含氮碱基
B.该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
C.合成此转运RNA的场所是核糖体
D.若与此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相对应的密码子中的碱基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990 年,人类首次基因疗法获得成功.这例临床患者是个4岁的女孩,因体内不能合成腺苷脱氨酶(ADA),缺乏正常的免疫能力,而导致先天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治疗首先从患者血液中获得T细胞,在绝对无菌的环境里用逆转录病毒把ADA基因转入T细胞,再在体外大量繁殖扩增.第一次治疗将10亿个这种带正常基因的T细胞输给病孩,以后每隔1~2 个月再输1次,共输了7次,患儿的免疫功能在治疗后显著好转,这个女孩治疗上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体外培养T细胞获得成功,培养液中应加入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动物血清、维生素等成分(至少写出四种成分).
(2)在T细胞增殖过程中,是否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不发生.为什么?因为T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3)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中的运载体,此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是ADA基因,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T细胞.
(4)将转基因T细胞多次输回到患者体内后,患者免疫力趋于正常是由于其体内产生了腺苷脱氨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条件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