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的生理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抗利尿激素、D淋巴因子、E胰岛素.
(2)若坐标曲线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
(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4)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②是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5)免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与其它相关系统、器官、组织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这是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分析 分析图1:图示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其中A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应为神经递质;B能作用于甲状腺,应为促甲状腺激素;C能作用于肾小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应为抗利尿激素;D能作用于B细胞,应为淋巴因子;E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
分析图2:表示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抗利尿激素,D为淋巴因子,E为胰岛素.
(2)图1中a段处于接受物质A刺激之前,此时还未产生动作电位,应表示静息电位.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B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4)C为抗利尿激素,其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①处的生理变化是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因此②处的生理变化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抗利尿激素    淋巴因子    胰岛素
(2)静息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4)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5)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一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名称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所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DNA、RNA和蛋白质
B.丁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
D.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有喝牛奶的习惯,在学习了细胞化合物知识后,他想知道牛奶中是否有无蛋白质和还原性糖.下面是其为设计完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性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性糖.
实验步骤:
探究目的探究牛奶中有无还原性糖探究牛奶中有无蛋白质
白质
步骤试管A试管B试管C试管D试管E试管F

第一步
2mL
牛奶
2mL
蒸馏水
2mLa
样液
2mL
牛奶
2mL
蒸馏水
2mLb
样液

第二步
2mL
斐林试剂
2mL
斐林试剂
2mL
斐林试剂
2mL
NaOH溶液
2mL
NaOH溶液
2mL
NaOH溶液

第三步
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水浴加热3-4滴
CuSO4溶液
3-4滴
CuSO4溶液
3-4滴
CuSO4溶液
结果
(1)请补充表格中a、b处内容:a.葡萄糖,b.蛋白质.
(2)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A:如果出现砖红色,则含有还原性糖,否则无,D:如果出现紫色现象,则含有蛋白质,否则无.
(3)分析该实验设计:试管A为实验组,BC为对照组.(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高倍镜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B.可以使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检测脂肪的实验必须使用显微镜
D.观察叶绿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给予轴突中部某一位点以适宜的电刺激时,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向单一方向传导兴奋
B.在两个相邻的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C.当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时,只能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D.当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发生膜融合并释放递质时,需线粒体提供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的.图甲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是吞噬细胞,判断依据是能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细菌).②是T细胞.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②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到目前为止,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从HIV的遗传物质RNA分析,HIV疫苗难以成功的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变异.
(3)图乙中刺激B点,若微电流计只偏转一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在图乙中的哪些点BCD给以适宜的刺激,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X是血糖,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岛素(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增大,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中:甲图是某种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些细胞生理活动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有关图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阶段有CD和MN
B.甲图中AB段的细胞称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C.乙图的BC段可对应甲图EF段和KL段
D.甲图包含细胞三种生理活动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北京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