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血管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A为动脉端,B是静脉端,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出两种)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某人对花粉过敏,当花粉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物质结合,最终会使⑤的通透性增强,其渗透压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________
【答案】①与③、②与③②③CO2、尿素减小
【解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
(1)细胞内液(①)与组织液(③)之间通过细胞膜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组织液(③)与血浆(②)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相互交换物质。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③),内侧是血浆(②)。
(2)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A为毛细血管动脉端,B为毛细血管静脉端。经过组织细胞的代谢,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B端氧气和养料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含量增加。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某人对花粉过敏,当花粉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毛细血管壁(⑤)的通透性增强,其渗透压会减小,进而引起鼻黏膜水肿。
(4)O2与红细胞内液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从红细胞释放进入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内液。CO2在肝细胞线粒体产生,通过肝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后进入红细胞运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 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C. 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
D. 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相同的4组新鲜马铃薯条分别浸入4种溶液中,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溶液 | Ⅰ | Ⅱ | Ⅲ | Ⅳ |
质量变化率 | +8% | -6% | -4% | 0 |
A.Ⅰ的浓度最低
B.Ⅱ的浓度较Ⅲ低
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是( )
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掉 B.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
C. 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对机体进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 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酸碱度的稳定
C.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 血浆中无机盐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昆虫存在三种体色:黄色、灰色、青色。图1是某科研工作者用纯种黄色和纯种灰色昆虫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是与体色有关的生化反应原理,已知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体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C. F2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2种
D. 若F1测交,则后代表现型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B.构成动植物的细胞完全不相同
C.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着相似性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它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构成染色体。
(2)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等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