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
B. |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
C. |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frac{K}{2}$ | |
D. |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frac{K}{2}$ |
分析 据图分析,t0-t1种群增长率增加,t1-t2群增长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
解答 解:A、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降低,但是始终≥0,故种群数量先增加迅速,后增加减慢,直至最后数量稳定,呈现S型增长.在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frac{K}{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种群数量超过t1时,捕捞完后使种群数量降至$\frac{K}{2}$,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A错误;
B、t1-t2群增长率减小,但是始终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B错误;
C、在t0时,种群数量最小,为起始数量,t2时,种群数量为K,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frac{K}{2}$,C错误;
D、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frac{K}{2}$,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含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 |
B. |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 |
C. |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 |
D. |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分子进入叶肉组织细胞 | B.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 ||
C. | 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 | D. | 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543年比利时科学家维萨里从器官水平揭示了人体结构
B.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C.18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185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丙是淋巴因子 | B. | 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丙是抗原 | ||
C. |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丙是抗体 | D. |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丙是抗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第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内填序号,上写名称)。
(1)该细胞是 细胞(填植物或动物),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 、[] 等结构。
(2)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的细胞器是[] 。
(3)具有双层膜结构但不是细胞器的是[] 。
(4)若将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的[ ] 不会涨破,原因是 。若将细胞放入质量浓度为0.45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