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神经胶质细胞(NGC)在神经系统中数量巨大,具有支持、营养神经细胞等基本功能.有研究表明,乙醇能提高NGC 凋亡率,故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乙醇中毒.葛根素是解酒药物里的一种重要成分,请设计实验以NGC凋亡率为指标研究葛根素是否能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
材料用具:NGC悬液,培养液,适宜浓度乙醇,适宜浓度葛根素制剂,培养瓶若干,细胞计数仪.
(不考虑溶液加入对体积影响;细胞计数仪仅可直接对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方法不作要求)
(一)请补充下列实验思路:
①取9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NGC悬液和培养液,分为A、B、C三组.

(二)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开始后某一天的实验结果(以正常培养液培养的NGC数量为对照计算凋亡率)
(三)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结果记录表
NGC细胞数平均值凋亡率
A组
B组
C组
(三)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高,则说明葛根素可促进乙醇诱导NGC的凋亡;
若C组NGC凋亡率与B组无差异,则说明葛根素对乙醇诱导的NGC凋亡无影响;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低,则说明葛根素可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设计实验以NGC凋亡率为指标研究葛根素是否能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那实验分为三组,A组空白对照,第二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C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和葛根素.实验的因变量是NGC凋亡率.

解答 解:根据题干信息,“设计实验以NGC凋亡率为指标研究葛根素是否能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那实验分为三组,A组空白对照,第二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C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和葛根素.实验的因变量是NGC凋亡率.
(一)实验思路:
①取材编号:取9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NGC悬液和培养液,分为A、B、C三组,说明每组三个试管,进行重复实验.
②分别用细胞计数仪测定各组的NGC数目,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
③分别作不同的处理:A组不做处理,B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C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和葛根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定期检测各组细胞数量
④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并计算各组细胞平均数,计算凋亡率
(二)实验结果记录表:
注意分为3组,每组没有分3小组,观察每小组NGC细胞数,计算每大组平均值、凋亡率.

 NGC细胞数平均值凋亡率
A组   
 
 
 
B组   
 
 
C组   
 
 
(三)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高,则说明葛根素可促进乙醇诱导NGC的凋亡;
若C组NGC凋亡率与B组无差异,则说明葛根素对乙醇诱导的NGC凋亡无影响;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低,则说明葛根素可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故答案为:
(一)
②分别用细胞计数仪测定各组的NGC数目,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
③A组不做处理,B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C组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和葛根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定期检测各组细胞数量
④记录并计算各组细胞平均数,计算凋亡率
(二)实验结果记录表
 NGC细胞数平均值凋亡率
A组   
 
 
 
B组   
 
 
C组   
 
 
(三)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高,则说明葛根素可促进乙醇诱导NGC的凋亡;
若C组NGC凋亡率与B组无差异,则说明葛根素对乙醇诱导的NGC凋亡无影响;
若C组NGC凋亡率比B组低,则说明葛根素可对抗乙醇诱导的NGC凋亡;

点评 本题以现实生活中酒精中毒和解毒为素材,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理解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另外注意实验设计的三步骤,表格设计反应因变量的结果,并由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枣庄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家兔(XY型)繁殖能力强,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请回答:

(l)家兔毛色的灰色(H)对白色(h)为显性,若要通过一组杂交实验来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的亲本杂交。

(2)实验证明,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研究中同时发现其表达受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T、t)的影响,即T表达的产物会进入细胞核阻碍灰色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为白色。据此推断:

①T表达的产物阻碍了灰色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阶段。

②白色家兔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

③现有一只白色家兔与一只灰色家兔杂交,全部子代中灰色家兔:白色家兔=3: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家兔的长毛基因a和亮红眼基因b位于另外两对常染色体上、长耳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任选两只雌、雄家兔杂交,如果子代中短耳(D)长毛亮红眼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家兔共有__________种杂交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甲表示:光照条件下,若环境中O2浓度高时,细胞内的Rubisco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若环境中CO2浓度低、O2浓度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经一系列变化后生产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图乙所示为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光合速率发生的影响,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示得知,该植物进行光呼吸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夏季晴朗的中午,细胞内$\frac{{O}_{2}}{C{O}_{2}}$值升高(升高/降低).此时有利于光呼吸(填“光呼吸”或“光合作用”)过程.生产实践中常用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方法来降低光呼吸,以减少产量损失.
(2)图甲、乙所示体现了4种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生产实践中必须考虑它们的综合作用.若图示影响因素不变,对该植物锥施适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强,原因是N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中的许多重要物质如ATP、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素、磷脂(至少两例)的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表为正常二倍体豌豆种群的七对相对性状及基因的控制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种子的形状A-a圆粒皱粒
茎的髙度B-b高茎矮茎
子叶的颜色C-c黄色绿色
种皮的颜色D-d灰色白色
豆荚的形状E-e饱满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F-f绿色黄色
花的位置G-g腋生顶生
(1)理论上,该豌豆种群内与这七对相对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最多有37种.
(2)若从表中的七对相对性状中,选取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进行连续两代的杂交实验,在得到的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为 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取豌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杂合子(EeFf)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颜色,发现性状分离比为9:6:1,请解释原因基因型为E_ff和eeF_的植株表现型相同.
(3)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frac{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rac{7}{8}$,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GGdd、bbgg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曲阜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髄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在有丝分裂的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C.在有丝分裂的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甲图为某髙等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丙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Ⅰ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Ⅱ中有4条染色体.
(2)乙图中表示DNA含量的是a(填字母);与2时期相对应的是甲图中的细胞Ⅱ(填“Ⅰ”或“Ⅱ”).
(3)某同学用自制的装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原因是解离不充分或制片时没有按压载玻片.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处于丙图中BC段状态的分裂期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发生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曲阜高一上学期期末模块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02来自于水

④卡尔文探明了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