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下关于这两个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细菌细胞中
C、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专题: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艾弗里在装有S型菌的DNA和DNA酶的试管中加入R型活菌,不会转化成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说明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A正确;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使其DNA发生了重组,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C正确;
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
 
进行切割.
(2)切割完成后,采用
 
_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
 

(3)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
 
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
 
性的原理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筛选出抗病的棉花.
(4)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5)转基因棉花获得的
 
性状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可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在基因工程中DNA聚合酶可以替代DNA连接酶
D、限制酶切割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细胞膜发现历程中的种种结论,被后人证实为正确的是(  )
A、欧文顿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D、细胞膜是静态结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B、蓝藻遗传物质是B,但不存在于染色体中
C、A的多样性决定B的多样性
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基因工程中两种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体内,识别位点具有特异性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因其本身带有特定的碱基序列,所以能识别特定的位点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越短,DNA分子被切割的可能性就越大
D、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效果与DNA连接酶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核内DNA转录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录是将DNA上的遗传密码传递给RNA的过程
B、转录过程仅以DNA的一条链作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细胞中的mRNA、rRNA和t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出来的
D、转录形成的mRNA必需经加工后才能转移到细胞质中用于合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的方法中,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
A、通过害虫吃棉叶看其是否死亡
B、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C、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抗体形成杂交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系统素(systemin)作为植物中的第一个多肽激素于1991年在番茄中被发现,它由一个200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经加工修饰而成.与传统的5种非多肽植物激素一样,多肽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等许多生命过程,特别是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起首关键作用.
材料二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植物多肽激素还有PSK等.研究发现,浓度在纳摩尔水平的PSK便能够促进细胞的脱分化和分裂.
(1)系统素的前体在细胞体内最初合成的场所是
 
,在细胞中
 
部位经进一步加工和修饰形成含
 
个肽键的有功能的系统素.
(2)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以获得绿色食品,欲将番茄中编码系统的基因导入水稻等农作物中,可采用
 
的方法获得该目的基因.若已知系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的DNA序列?
 
(填“能”或“否”)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PSK有利于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