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其存在负反馈调节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解答 解: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物种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其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B正确;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物种数目增多,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物种数目增多,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那绿和甲基绿都是活体染色剂
B.双缩脲试剂和吡罗红都呈紫红色
C.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是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NaOH浓度不同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是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使用方法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
B.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
C.曲线①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量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D.若在曲线③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后,调节pH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途径,其中a~g表示能量值,A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B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D表示次级消费者摄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E表示分解者利用
C.图中a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量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B.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可以在校园中学生群体随机抽样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麦田中的主要食物关系,图丙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与岩石体积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涉及的食物链是D→B(用图甲中的字母与箭头表示 ).
(2)图乙中田鼠繁殖期间需要更多食物,联系此食物关系,田鼠机体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主要是田鼠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意思相近可给分如动物尸体)和鼬和蛇捕食鼠所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
(3)图乙麦田退耕后,人们在其中种植了部分本地树种,这种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填“方向”“速度”或“方向和速度”).与麦田相比,树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复杂,原因是树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4)图乙植物和田鼠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 (填“双向”或“单向”)的.
(5)图丙可看出植物的种数取决于岩石体积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流感病毒的变异以甲型最为常见,其与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联系.“甲型H1Nl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溶菌酶、淋巴因子、抗体等.
(3)免疫反应中抗原指的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是指“H”和“N”结构的改变,尽管只是微小的变异,也可使病毒能够轻易躲过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其的监控、识别和清除,使人体再次受到流感的侵袭.
(4)与健康人相比,HIV感染者更容易患甲型H1N1流感的理由是HIV感染者T细胞受损,免疫机能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九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RNA聚合酶分泌过程

C.图中囊泡膜与靶膜的结合过程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特点

D.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