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一头黑毛母牛A和一头黑毛公牛B交配,生出一只棕毛的雄牛C(黑毛和棕毛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
 
黑毛牛B的基因型是
 
,棕毛的雄牛的基因型是
 

(2)若A与B再交配繁殖,又生出一只棕毛牛的几率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
分析:1、现有一只黑色母牛A(B_)与一只黑色公牛B(B_)交配,生出一只棕毛雄牛C(bb),说明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4、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解答: 解:(1)两头黑毛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毛子牛,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黑毛为显性性状,棕毛为隐性性状.黑毛牛B的基因型是Bb,棕毛的雄牛的基因型是bb.
(2)若A(Bb)与B(Bb)再交配繁殖,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BB(黑毛):Bb(黑毛):bb(棕毛)=1:2:1,因此又生出一只棕毛牛bb的几率是25%.
故答案为:
(1)棕毛     Bb   bb
(2)25%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核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C、I 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1:2
D、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和变形虫这三种生物的共同点是(  )
A、都有细胞结构
B、都有细胞器核糖体
C、都能独立生活
D、遗传物质都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

(1)过程②用到的工具酶是
 
,进行过程③前须先构建
 

(2)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
 
,H7N9抗原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
 
,可采用
 
技术进行检测.
(3)细胞Ⅱ应具有的特点是
 
.体外培养细胞Ⅱ,首先应保证其处于
 
的环境.
(4)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
 
作为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过程中92.8%初级精母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动物产生的重组类型配子的比例接近于(  )
A、92.8%B、96.4%
C、7.2%D、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开始时的CO2浓度(%)12小时后的CO2浓度(%)
12500.350.368
225100.350.342
325200.350.306
425400.350.289
525600.350.282
625800.350.280
725950.350.279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
 
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核DNA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
 
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
 
(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
 
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
 
(填两种)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I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
 
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表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
 
(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的新噬菌体RNA仅出现在离心管的
 
,说明
 
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组别实验处理预期结果
1
 
 
2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5)下列关于信使RNA合成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RNA的合成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作用.
B.转录是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的.
C.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用于转录.
D.细胞核内转录而来的RNA产物能直接成为成熟的mRNA,用于蛋白质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